足记:一切从张国荣开始-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足记”的未来,仍然要靠它的“初心”——爱电影。
记者|阙 政
一夜之间,我的微信朋友圈和很多人一样,都被一款名叫“足记”的app刷屏了——用它自带的“大片模式”拍出来的照片,浓浓电影感,十足胶片范儿。也正因此,“足记”的用户数量从破万到破百万,只花了7天,从破百万到破五百万,仅仅4天。现在,它在app store上的排名已经从1000名开外,变成top1。
许多人把“足记”的爆红归结为“大片模式”带来的一个创业奇迹。但如果你了解它背后的“荣迷基因”,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有心人故事。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是“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两个荣迷的初心
“足记”的创始人杨柳和它的运营总监宇文卿,十多年前已经认识。当年宇文卿还是个大学生,杨柳也刚毕业没几年,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荣迷”——张国荣的歌影迷。
她们因为同样的兴趣相识,并且都想着同一个问题:能为自己的偶像做点什么?十多年前,她们做的是网站——与另一位好友一起管理张国荣纪念网站“荣华绝代”,杨柳和宇文卿担任总版主,每逢张国荣的四一忌日或九一二生日,都会策划组织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线下活动。尽管当年的她们并没有任何互联网从业经验,但如今回看,“荣华绝代”却已经抓住了如今每个互联网从业者都念兹在兹的东西:用户黏性。
微博时代,宇文卿又创建了“荣史上的今天”,累计发帖2000多条,像修史一样巨细靡遗地记下与张国荣有关的往事。为此她每年都要去香港,从故纸堆里寻找各种资料,在荣迷中有“行走的张国荣图书馆”之称。2013年4月,由她编撰的张国荣纪念书籍《这么远 那么近》出版。2013年11月,她又和杨柳合作打造了“荣史上的今天”app。
转眼又到了微信时代,而“足记”在朋友圈爆红,起因也与张国荣有关——“荣史上的今天”不仅关注往事,还将张国荣生前留在世界各地的足迹也作了许多整理: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杭州、巴黎、温哥华……《张国荣的上海足迹》、《张国荣的北京足迹》成为荣迷旅游指南,沙逊别墅、上博、雍和宫、恭王府、梅兰芳纪念馆等地,也成为必到之处。
去年6月,“足记”第一版上线试运行的时候,张国荣留在全球800多个地方的“足迹”,一度是最核心的内容——只要打开app,就能查找到附近与张国荣有关的景点。
“这些年来,全赖有你。风继续吹,共同度过。”“荣史上的今天”的这句slogan,很能解释这两位荣迷十多年来努力的动因。
巧合的是,她们的每一次“做点什么”,都暗合了互联网的脉搏。从网站、论坛到微博、微信、app,几乎堪称伴随着互联网的每一代革新。
杨柳毕业于上师大影视戏剧文学专业,热爱电影。受加拿大摄影师christopher moloney启发,她为“足记”设计了“画中画”拍摄功能——在澳门寻访到张国荣1988年电影《胭脂扣》里的一个场景时,“足记”可以帮助她将当年的剧照与如今的建筑融为一体,“故地重游”的岁月感油然而生。
之后,她从豆瓣上找到了一位“不务正业的化学女博士”fomalhaut,对方身在科学营,心却在文艺部,最热衷于寻找全球各地的电影拍摄场景,网上流传甚广的英剧《神探夏洛克》按图索骥旅游指南,全都出自fomalhaut笔下。杨柳速速将她招致麾下,为“足记”的内容添砖加瓦——从此非但荣迷,全世界的影迷都可以从“足记”找到共鸣。
后来,给了杨柳第一笔投资的韩彦告诉她,自己看中的就是她的初心和梦想。
拇指时代的速成与速朽
2014年8月,拿到第一笔250万人民币天使融资的“足记”,很快找齐了它的八员大将——除了杨柳、宇文卿和fomalhaut,还有一位界面设计师,一位兼顾财务与hr,三位程序员(分别负责苹果ios版、安卓版和后台管理),真正是“一个都不能少”。
“足记”的办公室在南京西路上的一个创意园区,一幢小清新风格的大楼里,过道弯弯曲曲,迷宫一般复杂,每个小隔间都是一家新创业的公司,五六个小青年在电脑前埋头苦干。
自打去年6月demo版上线以后,有大半年时间,“足记”的用户一直保持在五位数,每天都有几十到几百人的稳定增量。杨柳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感到失望,毕竟,对于这个app,当时他们尚未启动任何运营和宣传,仅仅依靠个人口碑,做一点原始积累。
2015年2月8日,“足记”的日增用户数量忽然达到3000,杨柳吃惊之余,发现原来是获得了“最美应用”的推荐——但彼时,她依然没有选择趁热打铁展开全方位推广,而是想着:“产品做得还不够精致,等做好了再推广吧。”
可是爆炸式的口碑营销完全不随个人主观意志转变。张国荣在《十号风球》里唱过:“心思一到,十号风波一扫”——“足记”用户的热情也像十号风球一般席卷而来——3月7日,用户破万;9日,破10万;14日,破百万;18日,破500万……从破万到破五百万,“足记”只用了短短11天。而“足记”的服务器,却在破10万的第二天就瘫痪了……
杨柳知道,这么爆发式的增长,都是因为“足记”2月4日新上线的一个小按钮:大片模式。
此前,假如按下“足记”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首页上的“照相键”,菜单上会出现“画中画模式”、“对比模式”等选项,用户可以按照需要,将自己的旅行照片与资料图片混合。“现在想想,其实拍摄这种照片对用户要求是挺高的,既要常去旅行,又要喜欢电影。”
爱电影、会拍照、常旅游、喜欢发朋友圈——要找到这四种类型的人,不是什么难事,基数都很大,但要集齐于一身,却像四个大圆圈不完全相交,所得交集很有限。
而“大片模式”的诞生与火爆,几乎同一时间回答了另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微信的所有功能qq朋友圈其实早就都有了,最后火的却是微信?”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懒。能用一条拇指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动用十根手指?
“大片模式”就是“足记”的这一条拇指——你不需要常旅游,也不需要多爱电影,就能把随手街拍变得大片感十足。“足记”送你遮幅的两条黑边,还送你不费脑筋的电影台词作为字幕。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和“足记”前期艰难的开发过程相比,“大片模式”无论是创意来源还是技术攻坚,都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看完《星际穿越》以后,一位同事在咖啡馆拍下一张照片,用ps加了两条黑边,配上一句台词‘这是他们在地球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这就是创意来源。要实现大片效果也特别容易,我们只是上维基百科确认了一下,标准宽银幕电影的宽高比是2.39:1。”
也因为简单,“大片模式”迅速被各大互联网巨头抄袭:美图、camera360、微博相机……“我们已经在申请专利。”宇文卿说,“但是申请需要几个月,正式生效可能还需要长达2年。老实说,2年后大家还玩不玩这个都是问题。”
从8人到20人以后
巨大的成功里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而危机也让“足记”团队更加看清自己未来的方向:不可能只是作为另一款照相软件,以8人之力去和2000人的美图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足记”的未来,仍然要靠它的“初心”——爱电影。这一点,杨柳看得很清楚:早在500万大军杀到之前,“足记”第一批核心用户里,两类人最多:摄影师、电影人。“这与足记一开始的定位其实是非常匹配的。”
导演“叫兽易小星”和“阿里影业”也是“足记”最早的一批用户,吸引他们的,必定是那股熟悉的“影迷气息”。
现在,宇文卿每天接到的无数电话里,同样活跃着影视制作、宣发公司的身影。“完美影视、伯乐传媒、格瓦拉,都来找我们谈过合作。上海电影节、北京电影节的项目也会慢慢参与。”宇文卿说,“4月即将公映的电影《我们结婚吧》,找到我们制作电影专题——用户可以上传他们在电影外景地拍摄的作品,点赞最多的那个能够获得首映礼的门票和明星周边。”
这些年来,被影视剧、综艺节目带火的旅行线路越来越多——《花儿与少年》、《爸爸去哪儿》、《跑男》、《花样姐姐》背后,都有无数外景地和乐于追逐的粉丝;《盗墓笔记》火了长白山,《智取威虎山》火了雪乡,《神探夏洛克》火了英伦游,《鸟人》让本来已经很火的纽约时代广场又火了一把……这一切,才是“足记”下一步的真正群众基础。
接下来,“足记”即将进行a轮融资。“想投钱的人很多,但我们一定会选理念相同的人。”宇文卿说,“足记的团队也将从8个人扩大到20人左右。”
很快,“足记”会在各种照相模式之外,新增神秘功能,进一步满足“拇指一族的导演梦”。它对自己的定位,远非一个拍摄工具,而是杰出的社交功能——未来,“足记”会增加个人聊天、群聊功能,为不同的兴趣群体打造不同的“圈子”——如果你现在的朋友圈已经变得越来越像21世纪网络工作会议室,我想你应该考虑换一个圈子玩玩了。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