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 正文

中国红遇见海大蓝-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23-12-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有了自己编写的教材,有关“海洋强国”的大思政教学实践就有了抓手。同时,学科建设也进一步聚焦学校特色。
记者|金 姬


“上海洋山深水港被誉为港口建设的‘珠穆朗玛’。大家知道它有哪些地理优势?在选址和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遇到了哪些困难?建成后取得了哪些卓越成就?”“运营效率卓越的洋山港四期码头依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运转,这种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23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在洋山港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场,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30位师生代表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讲解下,用类似city walk(城市漫游)的形式了解洋山港的闯关升级历程。

  事实上,这堂名为“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足迹——洋山港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场教学,是上海海事大学在2023年2月入选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以来在教学实践基地的一次生动演示。

  据悉,目前上海海事大学已经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古田干部学院、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韦立国际集团、中国航海博物馆、招商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洋山边检站等十家单位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与洋山边检站、招商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次开展大思政课示范教学活动。学校还聘请了十余位校外“大思政课”指导老师,他们将通过来学校作报告、讲座,进入课堂参与授课等形式推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表示,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6日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航运特色鲜明的高校,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大中小幼协同的海事特色“大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是形势所需,更是现实的需要。上海海事大学将结合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充分运用新时代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上海得天独厚的航运、海洋资源,打造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引导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而奋斗的志向。

  获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后,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院长贺莉又主持召开研讨会,对学校的大思政课建设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指导和部署方案的实施。今年以来,贺莉多次参加与各大思政基地的签约、大思政课教学展示等活动,对该项重要工作进行指导和把关。

上图:参观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全国首个“双五星”港口。受访者供图


最早出版有关“海洋强国”的大思政教材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金明教授告诉《新民周刊》,虽然学校是在2023年2月入选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但学校对于“大思政”的实践探索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海洋强国”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海洋在现代化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行业性的院校,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我们要加强海洋强国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董金明表示。2013年,由上海海事大学校党委牵头,董金明教授团队开始承担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在大学生中推进“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思想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做这个课题时,当时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没有成立。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是1959年组建的上海海运学院,学校成立时就设置了马列主义教研室。上世纪80年代中期,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社会科学部,上个世纪至90年代初,社会科学部与数理教学部等合并成立基础教学部,2007年,基础教学部体制变更为文理学院。2016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过3年的努力,董金明教授团队的老师分工协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所有与海洋强国理论和实践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2016年,《走向海洋强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海洋意识教育新视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也是国内高校第一本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出版物。

  有了自己编写的教材,有关“海洋强国”的大思政教学实践就有了抓手。同时,学科建设也进一步聚焦学校特色。据悉,上海海事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聚焦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战略,服务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学等方面已形成较为鲜明的海事特色。

  由于教材启动早,理论研究扎实,师资队伍强,在此基础上,2017年学院成功获批上海市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

  2023年,学校入选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获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基地,入选上海市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

  在教材方面,除了《走向海洋强国》,学校又陆续出版了《大国航路》《走向深蓝》《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等系列著作,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思政模式。

上图:洋山港“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city walk式的大思政课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是指导教师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理念。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地制宜开展了“海大蓝” “中国红”思政大课堂活动。

  在2023年暑假,学院老师带领骨干学生师生兵分几路,深入上海本地和青岛、福建等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育人实效。其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教授张峰带队的“海丝探源”实践队到厦门海事局、厦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舶司遗址、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海丝探源”实践队来到革命圣地——古田,全面了解古田会议的背景、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身临其境感受古田会议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使“思政小课堂”有机连接“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海丝探源”实践队获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的同学们拍摄了视频《寻访海丝起点,践行海丝精神》;结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拍摄了视频《传承船政文化,建设海洋强国》;结合古田会议纪念馆大思政课基地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拍摄了视频《探寻古田足迹,传承革命精神》。这三个视频,以学生为主角,从学生的角度讲述航运文化、革命故事,开展朋辈宣传。

  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雷丽副教授以及学院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达山带队的“青航实践小分队”,则参观了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和韦立国际集团,这些都将成为思政课堂上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

  雷老师对于参观韦立国际集团印象深刻。她对《新民周刊》表示,当时韦立航运公司总经理结合自己多年船上工作经历,尤其是结合在非洲工作六年的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讲述了韦立国际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搭建中国—西非海上丝路新桥梁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感动了现场聆听的每一位师生。“这些故事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将运用于我们的思政课堂,以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在新时代新天地中担当奉献,始终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勇毅前行。”

  在青岛的信号山公园,王达山老师给学生们进行了现场教学。因为信号山可以俯瞰整个青岛老城区,王老师以眼前的欧式建筑群为切入点,从帝国主义殖民胶澳讲到德国、日本争夺青岛,让学生们边参观边学习中国的近代史。“五四运动因青岛的主权问题而起”,王老师告诉《新民周刊》,这样的现场教学比坐在课堂里上课要更加生动。他希望今后有机会可以做直播,让更多的海事学子能够“身临其境”这样的大思政课。

  据悉,学校和学院正在考虑建设一个大思政课的平台,把相关视频资源更有效地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平台搭建成功后,有关“海洋强国”的大思政课文字以及目前已经整理出来的涉海类电影35部和纪录片32部等也将一并成为海事学子的大思政课学习材料。


在上海打卡“行走的思政课堂”


  即便不去外省市city walk,上海也有丰富的大思政课资源。

  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康慧芳在2023年11月就去了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9号的轮船招商总局大楼给海事学子上课。

  这栋建筑建成于1901年,是外滩最早的历史建筑之一,是当时轮船招商总局的办公场所。2022年,招商局决定将旗下公司招商轮船的办公功能回迁至此。所以,大楼又进行了一次以复原为主的内部修缮。现在,大楼的一楼开设了“百年航程”展览,呈现轮船招商总局的百年历程,上海海事大学就在此设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以前在思政课教学中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不够。学院对本科生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不少学生抱怨一些思政课教学太过抽象化。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我觉得在课堂干讲的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康老师告诉《新民周刊》,她和许多学院老师都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自己就近去上海相关的历史景点打卡,修旧如旧的百年轮船招商局大楼就是其中之一。

上图:北外滩寻访上海红色航运地标。受访者供图


  康老师所说的就是上海海事大学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堂”活动。除了轮船招商局大楼,学院还选取了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汇山码头遗址)、上海航务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旧址、数字北外滩展示馆、世界会客厅等位于北外滩航运集聚区的新老地标,通过带有“海味”的实地走访,深入挖掘红色航运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传承优秀航运文化和航运精神。

  由于上海海事大学坐落于临港新片区,毗邻洋山港,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于2023年10月在洋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挂牌上海海事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上海是联通长三角、面向全世界的枢纽,洋山深水港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可以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

  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的尹兴副教授,和同事参与了以《从洋山港的闯关升级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和超越》为主题的“大思政课”讲稿撰写和现场教学工作。“‘闯关升级’这个词,让学生有一种打游戏通关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洋山港克服种种困难的不易。”尹兴告诉《新民周刊》,学院从2023年6月开始启动洋山港的大思政课准备工作,大家头脑风暴了很久,最终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入点,分为“协调建设、开放发展、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共建共享”五个部分,并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相关章节知识点,在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对比中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为了在现场讲好这堂课,尹兴和同事多次去洋山港进行考察,讲稿也从最开始的一万多字浓缩到七千多字,全程脱稿演讲。“很多信息网上未必查得到,要到现场才能了解。”为了配合不同的课程时长,尹兴和同事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块,现场教学可长可短,灵活运用。

  2023年11月10日,“大思政课建设与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会议议题主要聚焦“大思政课”基地建设、“大思政课”指导老师作用发挥、“大思政课”合作机制建设以及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邀请了20余家单位的40余位政府部门领导、港航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及“大思政课”指导老师参加会议。

  无论是轮船招商局大楼还是洋山港,这都是上海海事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的一部分。而在学校最早签约的大思政课基地、与学校邻近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则已经多次举办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近期学校同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签订大思政课共建协议,将通过组织实践研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大思政课”导师、开展有组织高水平科研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接下来,上海海事大学将进一步把“海大蓝”和“中国红”相结合,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工作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系列共享资源库,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形成“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图谱,教育引导学生立志成为我国航运强国、海洋强国的建设者、接班人。记者|金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