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2021年7月9日,刘伟强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医生》公映。
这部根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展现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充分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最终,《中国医生》票房突破11亿元,票房、口碑双丰收。导演刘伟强说,拍摄《中国医生》必须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真实是第一位的
原定刘伟强执导的电影《长津湖》2019年末开机,刘伟强都已经准备好了,只待演员进组开机,不料疫情突如其来,《长津湖》的拍摄被迫中断。之后不久,2020年3月,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找到了他。两人2019年合作《中国机长》拿下29亿元票房。这一次,于冬想找刘伟强拍的是《中国医生》。
对于于冬的邀约,刘伟强一点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说:“当时没有想太多,后来思考越多越意识到这真的是个不简单的题材。《中国医生》不是一部电影这么简单,这是我们人生中经历的一件很大的事情,用一部电影去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我觉得很好。但和以往的电影不同,《中国医生》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时刘伟强在中国香港,不能来内地,他就请之前合作《中国机长》的编剧于勇敢去采访。名字叫于勇敢,刘伟强觉得她真的很勇敢,她先去广州采访,跟朱亚文饰演角色的原型广州援鄂专家桑岭医生聊,之后又去了武汉采访。2020年7月左右,刘伟强去了广州,和钟南山院士及很多援鄂医生见面,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他都把它们一一记在心间,融入到电影中间去。
《中国医生》的剧本于2020年8月中定稿,中间改了不止10稿。对于刘伟强来说,电影的真实是第一位的。
他的要求是不要重复别的电影已经拍过的内容。他让剧组在无锡1:1还原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每一张病床、每一个仪器,全部都是真实的,保证里面的医疗设备都是真实的。要保证真实,其实难度很大。“要比《中国机长》更真实,”刘伟强说,“《中国机长》有很多艺术加工,这是可以接受的,但医学上的东西不能有艺术加工,必须真实,所以就花了很多精力。”
刘伟强参观完火神山医院之后,觉得太神奇了,搭不出来的,当时患者已经清零,就去实拍了。
为了保证专业性,剧组请了不少医学顾问来帮忙指导演员。演员配有专家指导,提前进组训练,接受一些专业性的技术动作指导,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训练,就跟上班一样。就连最简单的穿防护服演员也要培训,防护服有三层,怎么穿,怎么戴口罩、护目镜,全都要认真学习。为了防护病毒,医院如何确定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都有很严格的标准。拍摄时,很多医学专家就坐在显示器后边看,如果觉得演员的一些操作不对,立马就会指出。片中一些群众演员,剧组真的请了真实的医生护士,就是为了保证他们的手势是对的。
对演员进行培训,就碰到一个大的问题:演员的档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该片医学顾问之一的冉晓说:“在完善剧本的同时,我们还要对演员进行培训。培训片中主要演员,要面临一个难题,他们的档期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同时来好几位演员一起培训,大部分情况是,今天这位演员有档期来了,只有三天时间,我们就赶快制定计划,这三天要学什么,把这三天的课都赶出来,单独给他排这个课程,让他能尽快三天把该学的都学了。过几天另一位演员又来了,我们赶快再给他制定一个计划,他哪些医学知识已经学过,哪些没学,再给他进行讲解训练。我们平时上课学生都在一起,我们讲一遍就可以了,但在剧组针对每位演员的计划都是不一样的。”
影片拍摄用的医院设备全部是严格按照真实医院建造标准1:1打造,就像他们上次拍《中国机长》中1:1还原的空客a319模拟机那样。刘伟强所追求的,就是好像进了一个真实的医院一样。他希望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让演员的感情自然流露。“我一直在挑剔这部电影有什么错误,但是我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基本没有找到”。这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看完《中国医生》之后的评价。
拍摄期间,刘伟强对冉晓说:“给你喊cut的权力。”开拍之后,他们台前幕后每天都看成片,有很多专家在看,看哪里有错误,哪里有问题。演员看演员的部分,工作人员看工作人员的部分,专家看有没有出错。那时候一收工,就开“批评大会”,确认哪里是拍错的,要重拍。他们就用这个方法,每天看片、开会,哪里有问题重拍,哪里不好重拍。而在现场,刘伟强也变得异常严厉,对细节的把控特别严苛,不容有一点点差错,否则,对于他来说,他所追求的真实就成了一种虚妄。
“哇,那个是准的”
2020年10月1日,《中国医生》开机,于武汉、无锡、上海、广州四个地方取景。对于监制李锦文来说,影片在制作上的最大困难就是要保证差不多1000名工作人员,包括演员的安全,每两周就要做一次核酸检测,每个场景每天拍完之后,都要进行消毒,之后还要用紫外线消毒,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电影《中国机长》从开机到上映,总共只用了16个月的时间。此次,从新冠疫情暴发,到《中国医生》上映 ,则只有17个月的时间,可谓神速。
刘伟强导演还邀请到了张涵予和袁泉再度合作,两人饰演共同抗击疫情的战友,为了完成从英雄机组到抗疫英雄的转变,张涵予和袁泉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和专业学习。
张涵予在片中饰演的张竞予院长,正是以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刘伟强提起张定宇一脸钦佩:“他有渐冻症,我们的生命是一年一年算的,但是他的生命是一天一天算的。很可能几年后,他就要坐轮椅,可能真的需要有人喂他吃东西,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帮忙。所以,这个人是很特别的,他的个性也很湖北人,很真,他有很多理念想要推行。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他是很特别的人。现在也证明我们没有拍错,拍他是对的。”
张涵予还没有接到这部戏之前,已经在新闻报道中看过张定宇的事迹,非常感动。确定出演之后,张涵予特别激动,张涵予不仅和张定宇名字只差一个字,生日还是同年同月就差两天,张涵予说:这就是“有缘分”。
他还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体验生活,跟张定宇一起生活了三四天。第一天,他跟张院长开了一天会,第二天就去查房,生平第一次走进了艾滋病和肺结核病人的病房,看院长是怎么工作,怎么生活,怎么管理医院的,希望塑造一个立体的基层医院院长形象,以及他在疫情到来时如何处理。
为了更加贴近角色,张涵予此次特别模仿了张定宇因患渐冻症腿脚不便的走路姿态,一场无意间从楼梯上摔倒的戏也成为了影片的点睛之笔。在片中,还有他所饰演的张定宇院长骂人的场面,一般人都觉得院长很斯文,但是张院长不是,他有很真性情、真汉子的一面,他不是想骂你,只是告诉其他人必须这样才可以。
张定宇本人看完电影后,形容电影是一枚饱含深情的“催泪弹”,也对张涵予塑造的张竞予院长给予了肯定。
在片中,袁泉饰演的是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她说导演在我们进组之前,已经把所有能给演员提供的都呈现出来了:“像我们看到的病房、重症监护室,细节细到白板上的字、时间等等。导演做了所有他能够做的,让我们能够进入到这个情境当中的所有准备。而且导演在现场虽然拍得很快,但是感觉他很细腻精准,他指点一下,会让你觉得‘哇,那个是准的’。”
主创团队精益求精,努力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贴近抗疫现实。几位主演身穿防护服长时间拍摄,切身感受医务人员大汗淋漓的工作状态。片中还真实还原了手术现场,演员要克服内心的慌乱,全身心投入战“疫”场景。全剧组保持紧张高效的运转,再现抗疫一线的“风暴之眼”,袁泉表示“大家都在尽全力向真实贴近”。
因为追求真实,就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像医护人员一样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和防护镜,他们很多时间不露脸,只露出护目镜后的眼睛,只能用这样的眼睛去演戏,很考验演员的功力。也正因为追求真实,他们像医护人员一样穿防护服开工一小时后,全身基本就是湿的。
作为湖北人,袁泉参演《中国医生》更有特殊的感受:“武汉这个城市有我成长的印迹,很希望可以借这个角色向家乡的‘中国医生’们致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袁泉所饰演的文婷医生吃饭时满面勒痕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当时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袁泉所代表的这场抗疫运动中众多女性医护人员,除了袁泉,李沁和张天爱也参与了此片。
方舱医院中,李沁和张天爱饰演的护士在病人离去后,躺在空病床上握住对方的手。看着并肩作战的队友安然入睡的样子,李沁默默地扭过头,流下一滴眼泪。电影总制片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表示:“疫情期间,武汉的金银潭医院为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部电影就是要让观众看到,疫情期间的一线医生是如何扛过那段时间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每次再看还是会流泪,今天我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向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致敬,你们辛苦了。”
饰演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吴晨光的李晨分享了关于角色的细节,他说自己所饰演的这名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医生在出征之前,“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就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种真挚的情感是我感触最深的。
剧组在开拍前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当时在一个封闭的楼里,走廊上贴的全都是当时真实的护士、医生的照片,“我第一天去办公室,坐在那吃盒饭,一边吃饭一边哭,那种真实的情感是抑制不住的。后来拍戏的时候,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更多收在后面,用角色的感觉无限去靠近这些人物”。李晨说。
这一切的努力,成就了这部电影。
在刘伟强看来,《中国医生》不是一部简单的抗疫电影,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是人生的一部分。他相信这样拍出来的电影会感动观众,也确实感动了无数观众,这是他们认真努力的回报。(记者 何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