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昕 国球新栋梁, 直拍第一人-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刘国梁总教练希望许昕他们能像当年的“二王一马”一样,开创自己的时代。而许昕则说,他的奥运冠军梦才刚刚扬帆起航,“在这样的优秀团队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记者|应 琛 实习生 | 王 鹏
他,是直拍的一脉单传,是马琳、王皓直拍技术的集大成者;他也被称为“直拍版本”的王励勤;队友方博在直播曾说过,那“瞎子”虽然是近视眼,中远台技术却无可挑剔,不知道他是怎么打过去的,所以网友就给他改了个外号叫做“帝国第一盲打”。
他就是许昕。
北京时间8月18日,上海运动员许昕搭档队友马龙、张继科,在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面对日本队,以3比1的总比分强势卫冕,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实现奥运“男团三连冠”的殊荣。
夺冠当晚,东方明珠“国旗红”再一次装点出浦江两岸的喜庆气氛。“外滩之窗”户外幕墙将亮起新科奥运冠军许昕的led视频,并称赞他是乒坛“国球新栋梁,直拍第一人”!
希望始于上海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曾说,看许昕打球能体会到快乐,“他是很快乐地在打球,尤其是那份快乐中还蕴含着希望”。
而说起希望,就不能不提许昕与上海的渊源。
12岁前,左手打球、右手吃饭的许昕还梦想通过江苏省队进入国家队。12岁那年发生的事情,母亲罗永红这样回忆,当时曹燕华给他们的保证是,“如果许昕是那块料的话,上海这个林子肯定装不下他。这孩子到我这肯定有出路,最差的是到年龄了,在上海上大学;其次是可以出国打球谋生;第三就是最好的出路——进国家队。
“她这么讲,我们觉得小孩到上海,我们心里也踏实。到上海以后,汤教练(汤志贤)对小孩是真上心。后来上海那边请退役以后在交大上学的专业运动员来跟许昕他们训练,家长后顾之忧没有了,而且他们还请专门的老师给补习英语,这样反而学得比江苏这边多。”文化课没落下,教练水平也有保证,许昕的父母也就撒开了手。
“我只能算是他的半个伯乐吧。”曹燕华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谦虚地表示,“那时候我们在招兵买马,有那么几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慕名而来,他们可能看中的是我以前打球的成绩。”
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以下简称“曹乒校”)于1999年2月创办。“那个时候,学校刚成立没多久,只有三线学校和二线队伍,但当时许昕在江苏已经是二线队了,要向上走,必须打一线。”曹燕华告诉记者,经过多方的协调,曹乒校终于成立了专业队(一线队),还有了16个编制,“在那个年代,外籍户口的运动员引进上海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虽然许昕自己觉得刚进俱乐部时与曹校长交流很少,但曹燕华很早就注意到了他。“他刚进队没多久的时候,小家伙儿居然就敢跟我说,‘曹校长,老练有什么意思啊,我要打比赛。’”因为小孩在这个年龄段都比较胆小,而许昕能有这样的举动,让曹燕华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喜欢打比赛,从比赛中得到锻炼。曹燕华一下子就觉得“这小子行,爱打比赛就说明他的神经类型是比较出色的,心理素质好,未来发展会比较好。”
除了扎实的乒乓球底子,曹燕华认为,曹乒校给许昕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机会多了,眼界开阔了。“有一次蔡振华带队来上海训练,我把我们所有的教练和部分队员浩浩荡荡带到‘东方绿舟’训练基地,跟国家二队几个队员打比赛。”曹燕华表示,只要有机会就把小队员推上去,“许昕当时也上去打了一下,尽管还不是对手,但已经让他们见到了世面。从小就让他们看到国家队是怎么回事,也让我们的大主帅,看到了我们的这些队员,这不是谁都能有的机会。”
此外,许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令曹燕华印象深刻。在她看来,当时的许昕除了打乒乓球很好之外,跟普通青年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是个“聪明,但爱捣蛋的孩子”。比如,许昕的手机“盲打”技术堪称一绝,“平时开会什么的比较无聊,他不想听,又不敢把手机拿到桌上,就在口袋里进行打字。”
青少年过多时间沉迷于游戏显然对成长不利,这也让曹燕华操碎了心,“当时,我们有个教练业务能力很强,但却经常带他们去打游戏之类的,后来我还是把他辞退了。许昕知道了还来找我求情,这说明他很讲情义,懂得感恩。”但曹燕华跟他讲了道理后,许昕一下就明白,立马就戒掉了。
曹燕华说,像许昕这样的孩子,如果引导得好,就会做得非常出色。但她自己在学校从来不教球,“因为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退役了。我的技术、打法早就过时了。”但曹燕华真真切切地给许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他有左手打法的优势,体力、耐力都很好,唯一不足的是他的直拍打法。”曹燕华以前打比赛也是直拍选手,她心里很清楚成才比较难,尤其是国际乒联一直在改革,生存的空间更小。所以遇到一个有这样水平的苗子不容易。普通直拍选手,必须付出比横拍选手更多的努力。
“如果你想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就必须集马琳和王皓的优势于一身,并超越两位直拍前辈。”曹燕华这样告诉当年的许昕。
早在2005年,许昕就入选了国家青年队,2006年又进入国家一队。但曹燕华认为,直到2014年,许昕才真正突破了直拍反手较弱的这一瓶颈,并有超越前辈的苗头。
从伦敦奥运的替补席到里约奥运男团屡屡贡献关键分,首次站在奥运舞台上的许昕很激动,很兴奋。按理说,徒弟在赛场上战斗,曹燕华应该会观看每场比赛。然而,这次决赛却是曹燕华第一次看许昕比赛,赛后甚至因为太过紧张而到病倒了。
“去年进步了一大截,今年又进步了很多,现在他的反手也能进攻。”曹燕华向记者坦言,以后可能不会再看许昕比赛,但在她看来,这位爱徒的前途着实不可限量。
里约,新的起点
从12岁进曹乒校,到现在26岁拿到奥运冠军,十多年来,上海带给许昕变化和机会的同时,上海乒乓也从许昕身上受益匪浅。在王励勤挂拍之前,两人并肩作战,曾多次参加全运会、俱乐部比赛和乒超联赛。
如今,王励勤的头衔,已经是上海市乒羽中心主任,许昕,是他手下的队员。然而,彼此之间,许昕仍亲切地喊他“励哥”。
8月18日决赛现场,王励勤第一次成为了许昕的观众,看着许昕非常遗憾地输掉团体赛中的单打,又很快调整状态在双打中战胜对手,王励勤仿佛看到了8年前自己鏖战奥运的样子。
“里约是你的新起点。”王励勤对许昕说,这也是大哥和小弟之间的约定。
2013年,王励勤回到上海任职乒羽中心后,一直希望上海能涌现更优秀的运动员,再诞生一名奥运冠军。“许昕有这个实力,作为上海乒乓球的领军人物,他肩上的责任很重。”于是,在这个奥运周期,王励勤一直跟着许昕。许昕集训,他去看。许昕参加直通赛,他去看。许昕参加世乒赛,他也去看。而每天的短信,一定是要有的。
“跟4年前比,许昕最大的变化就是,他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了。”王励勤为许昕的成长感到高兴,“最主要的是从思想上树立了雄心壮志。以前,每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他比较容易满足,给自己留有很多余地和退路。”
的确,在冲击里约的过程中,许昕没有给自己留有退路。“以前我输了比赛,会在心理上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总想着输了就重新再来。”许昕坦言,自从经历了伦敦奥运会p卡(替补)、2013年全运会团体赛决赛两个0:3丢两分,以及单打半决赛输球后,他就不这么想了,“人生没有几次好机会,里约周期的每个比赛,我都当最后一次机会,每一次都要去把握住,不给自己留后路。”
用上海话来说,许昕更“要”了。
这或许还与他的主管教练从秦志戬变成了吴敬平有关系。2014年后,许昕师从曾培养出马琳、王皓的冠军教练吴敬平。吴敬平给许昕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和蔼,真正到了他的组,许昕才感受到吴敬平骨子里的好斗。
“在这个关键时刻,换组后也要全力以赴,磨合时间长的话太受影响。”许昕主动和教练沟通,分析技术上的薄弱环节,积极配合教练的训练安排,按质按量完成训练内容,“学会摆短、提高反手拧拉质量、加强正手的杀伤力等等,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技战术更全面,更完善。”
王励勤也认为,在这四年里,许昕的整体实力确实有了不小的提升。“原来他的打法偏向于相持和稳定。但这两年,许昕的转变很大,无论在进攻、相持,还是防守上,都带有主动的意识。这样在比赛中,整个局面也会主动,给自己创造很多机会。”
在拿到飞往里约的机票之前,许昕深知,任何一堂训练课、任何一场比赛都至关重要,必须通过一场场胜利,让大家看到大心脏、巨能缠的“许大蟒”,获得大家的信任。
2013年男子乒乓球世界杯,许昕收获了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单打冠军。2014年连续八个月排名世界第一、17个国际比赛冠军,外仗单打仅输一场,这些成绩为许昕的里约之路增添了砝码。“靠着坚定的信念,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前迈进。”许昕表示。
在里约,团体赛开始前一天,许昕告诉王励勤,“我很想担任第二单打。”王励勤问他,为什么?许昕回答,“之前的单打比赛,我作为观众,感受到了现场中热烈的气氛,这激发了我的上场欲望。”王励勤听罢,为他的主动性感到高兴。
“作为我来说,还是发挥专业方面的优势吧,在做运动员的过程中,自己经历过的一些经验体会,都可以在备战的过程中给许昕一些好的建议。”王励勤告诉记者,他和许昕会有很多沟通,也给许昕分享自己的经验体会。
如许昕所愿,打尼日利亚以及英国队,他都兼顾了单打和双打。所以决赛上,许昕又被委以重任。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出任第二单打的许昕,在面对日本头号选手水谷隼时,以2比3败下阵来。不过,这一次,许昕的脸上,并没有出现失望或者着急的神色,他跑去洗手间,换了一件衣服,深呼吸,想了5分钟,“单打输就输了,我还有双打,一定要赢下来。”
就这样,10分钟后,重返赛场,同张继科搭档双打的许昕,释放出体内所有的激情,“我放开打了,所以在配合和信任度方面,反而释放了很多。”赛后,许昕如是说。
曹燕华也说,比赛的输赢很正常,但许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出战下一场比赛,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里约奥运乒乓球馆,五星红旗到处飘扬。三小时的守候,三年的陪伴,终于有了结果。走向看台,许昕张望着,努力寻找王励勤和上海代表团,平时轻声细语的王励勤,提高了几个分贝冲许昕喊着,两人一个有力的击掌,一切尽在不言中。
“伦敦奥运,许昕只是经历了,里约奥运,他真正参与了。而接下来的四年,我更希望他能实现最终的目标。”王励勤所说的,是一个单打参赛机会,他多么希望,小弟能在单打赛场实现他曾经未实现的梦想。
改变、创新,其实就是自救
能接班王励勤,能接档直拍表率,这些都是外界对许昕的期许。而许昕自己,有更远大的抱负。在傲视群雄的中国乒乓球队里,要实现更高远的梦想,第一步就是成为核心主力。
但许昕也明白,中国乒乓球队人才辈出,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容不得一丝松懈。“大家都说‘龙科蟒’是新周期里男队的‘三驾马车’,但我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且我是直拍打法,直拍较横拍打法的优势已不再明显,甚至不复存在。”
回顾过去,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乒重点发展直拍技术,造就了容国团、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等大批直拍世界冠军。直握球拍者多为快攻灵巧型,胶皮性能改进以及弧圈球诞生后,直拍技术也得到了提升。上世纪80年代,欧洲全面推广横拍打法,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横拍选手凭借正反两面弧圈球、中远台相持能力在国际乒坛占据一席之地。随后,刘国梁、马琳、王皓等直拍好手涌现,新技术“直板横打”也日臻完善,国乒又完成对欧洲男乒的逆袭。
此前7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分属7人,4人为直拍选手,中、韩两队各占其二。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由王皓对阵马琳,堪称奥运乒乓球史上最精彩的直拍对决,结果马琳笑到了最后。
本届奥运会,张继科携手同为横握球拍的马龙出战男单,这是国乒直拍选手首次无缘奥运会单打比赛。最后马、张二人包揽冠亚军,而该项目第三至第八名也都是清一色的横拍选手,“直横之争”似乎有了定论。
刘国梁曾表示,培养一名直拍选手,要比培养横拍选手难度大得多,“因为直拍打法的人实在太少了。”对此,许昕自然深有体会,“近年来国际乒联频繁修改规则,比如无机胶水的应用、比赛用球改为塑料球,也都对直拍打法越来越不利。例如,旋转下降、球速下降。”
如今,许昕在上海的时间并不多,但每年都会回来参加乒超联赛。王励勤表示,无论从教练员的专业水平,还是科研的保障团队,上海都会给予许昕最大的支持。
“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我们的教练员会通过对于以往训练和比赛的数据统计,得出了一些科学的分析,在技战术方面给出好建议,当然还包括训练计划的改变。”王励勤也对许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许昕自身的整体实力仍需加强,还要更快地适应各种规则的改变。此外,外国运动员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多了,加上队内的竞争,许昕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创新。”
对此,许昕自然心知肚明:“如果我安于现状、不去改变、不去创新,国家队的位置都有可能被赶超了。改变、创新,其实就是自救。”
许昕还坚定地告诉记者,从小既然选择了直拍打法,就一定会传承下去,“现在的初学者,几乎所有人都是横板了。但我会变得更全面,而不仅是特长突出。我也希望自己能保持住自己的一些成绩和位置,让更多的人会去选择直拍。”
刘国梁总教练希望许昕他们能像当年的“二王一马”一样,开创自己的时代。而许昕则说,他的奥运冠军梦才刚刚扬帆起航,“在这样的优秀团队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东京,等我!
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许昕要感谢的人太多,“要感谢中国乒乓球队对我的爱,提升我坚持理想、追逐梦想的能力;感谢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给我创造了无数的机会;感谢市领导、体育局、体职院、乒羽中心和曹乒校,为我提供全方位细致到位的保障;感谢教练、队友、家人和朋友,给予我勇往直前的动力。”
作为“社会办体育”成功典型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许昕也为乒乓球这一上海传统优势项目实现了薪火传承,实现了曹乒校“从我们学校走出奥运冠军”的梦想。
事实上,在曹乒校成立之初,曹燕华就确定了“体教结合”的办学理念,与所在学校杨泰实验学校密切配合,保证学生乒乓训练提高的同时,学生文化学习不能落下。
“许昕这批运动员里,其中有三个打到了国家一队。如今,国家男队一队和二队加起来有四十几个我们学校走出去的人,占了10%。”曹燕华说,这对一个民办俱乐部来说是前无古人,更是举国体制下的一个补充,“我希望这种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能够推广。”
同时,王励勤也表示,一个项目要保持良性发展,并在奥全运会上取得成绩,和群众基础密不可分,“希望许昕的夺冠,能激励更多小朋友来打乒乓。在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方面,考虑到国球的特殊性,能有一些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
而相比掌声和荣誉,奥运给许昕更多的是历练和成长:“乒乓球队这个无比神圣的团队,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球技,更是一种内心的力量!”
的确,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团决赛后,王皓、张继科、马龙三人一起,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接受全场球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而当时坐在训练场的许昕,怅然若失。那届奥运会,以替补资格来到伦敦的他没有上场的机会,只能留在训练场,陪三位主力训练。许昕说,离开伦敦时,自己下定决心,下一次,自己也要是站在冠军领奖台的那个人。
但是四年后的许昕仍旧没能站上里约奥运会的单打比赛台,知道消息的那一刻,许昕说他整个人都懵了。尽管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他已经26岁。而过去四年,他努力的目标一直都是单打,他对外的战绩也一直是男队最好的。对性格开朗的许昕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那之后的半个月,许昕说自己很茫然,甚至下一阶段的备战要做什么都不知道。
后来,许昕终于想明白:“奥运赛程是先打单打,这样总有一个人会失落,单打结束是团体赛,前两场球有一个人会受到影响,所以从团体赛第一场开始我就要做好上两场、拿两分的准备。”
许昕说,这种经历可能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种激励吧,在备战下一届的时候自己要更加努力,“我几乎什么都经历过了,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
有些人向往自由,有些人追求完美,有些人享受现状,有些人酷爱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体育竞技者和职业运动员总会有一些时刻叫做不甘与遗憾。
这一次许昕是在两位单打选手马龙和张继科的带领下,拿到了团体冠军。享受胜利的喜悦之后,他就要开始准备下一个周期的奥运备战了。
“东京,等我!”无疑是许昕内心的呐喊。在他看来,能像王励勤那样成为乒坛常青树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保持一定的体力、一定的实力、一定的成绩,才会有机会站在主力的位置上,“而眼下,下一届东京奥运会是我第一个目标。”
或许,马上要举行的男子世界杯是许昕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而随后,2017年的世乒赛,也是许昕能否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单打的重要砝码,就看许昕能不能将自己名字刻在圣勃莱德杯上,这应该是他最有希望夺冠的一次。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