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封面 > 正文

《英雄》:第五代集体拥抱市场-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8-05-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我们的电影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了,望大导们周知。
作者|阙 政
为“文革”后第一批从电影学院科班毕业的导演,张艺谋的起点很高,早在1988年就代表中国电影第一次站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被授予“金熊奖”。当年他曾将这个奖比喻为“红绣球”:“不只打在我一个人头上,整个中国都在扬眉吐气地往起站!”
  没错,红绣球很快又打到了陈凯歌头上,也打到了中国电影头上,长期封闭的中国电影,开始与世界沟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改革开放给电影界吹来的春风。
  不过,相比海外引进片给中国电影带来的票房低迷,春风又似有被西风压倒之嫌。从1993年开放引进片额度,直到2001年,华语片年度票房都远远低于10部进口片。而带头改变这一局面的,仍然是那个十多年前接过金熊红绣球的张艺谋。

  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球首映礼,在制片人张伟平的一路商业运作护航下,狂揽票房过亿,海外市场的票房累积更是超过11亿人民币。从此开启了“双张”长达十多年的合作,直到闹掰。


  《英雄》拍得怎么样?影片内容放到今天来看已味同嚼蜡,但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巧妙地运用了浓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了影片风格——然而这一点,即使在上映当年也是褒贬不一的,另一位著名第五代导演就曾扔下一句话:如果《英雄》是黑白片的话就完蛋了。
  但就是这样一部褒贬不一的大导大电影,取得了商业上开天辟地式的成功,让第五代集体意识到:拍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不仅可以拿国际最高奖,还是一种商业行为,可以挣钱!
  新世界的大门就这样被打开——此后经年,神州大地上的电影银幕数成千上万地增加,越来越多观众走进了电影院,市场被培育起来——尽管一开始,他们总是陷入“边看边骂”模式,一边痛恨这些学院派的第五代大导纷纷堕落,一边又心甘情愿地贡献起票房。
  《英雄》之后,我们很快又看到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看到了《无极》,看到了《夜宴》……无不空洞,无不形式大于内容。赚到了钱,也赔上了声誉之后,第五代们开始了自己新时代的挣扎,后来的他们,每个人处理内心矛盾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张艺谋一手商业一手艺术,泾渭分明,拍完几部商业的就去玩自己认同的《千里走单骑》;陈凯歌始终试图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既在《无极》《妖猫传》之中蕴藏哲思,也在《搜索》《梅兰芳》里探索商业,结果却常常是两头不讨好;而最有趣的莫过于冯小刚——当他费尽力气“卖笑”试图重塑自己冯氏喜剧的时候,祭出的《私人订制》并没有获得预想的票房井喷,而当他宣布只为自己内心拍《芳华》的时候,票房却给了出乎意料的回报。
  或许,当第五代名导大导们纠结着到底要不要“迎合”观众的时候,观众已经先于他们的期待成长了——这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小片”呈黑马之姿,靠口碑相传获得了不俗票房,也看到众多流量明星商业“大片”市场爆冷,再怎么吹都呈扑街之势——“分众”市场业已形成。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我们的电影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了,望大导们周知。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