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抱团出海”-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在这股走出去洪流中,上海企业犹如“进击的巨人”,表现专业,让沿路市场刮目相看。
记者|任蕙兰
“一带一路”市场的巨大潜力让中国企业跃跃欲试,另一方面,沿路国家法规、国情各异,种种信息不对称让企业不得不慎之又慎。在这股走出去洪流中,上海企业犹如“进击的巨人”,表现专业,让沿路市场刮目相看。
《新民周刊》专访了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细细解析上海企业的“招数”。
《新民周刊》:上海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占全国多少比重?
尚玉英:近年来,市商务委不断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围绕重点方向、重点国家、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载体,制定了《关于推动本市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方案》,不断拉近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纽带,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保持了较快增长。
对外投资合作问题2014-2016三年间,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实施投资项目246个,实际投资额45.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9.2%,年均增长约1.6倍;承接境外重大工程3019个,累计合同额21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7%,年均增长9.4%。
从特点来看,一是装备制造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果,国际产能合作全面推进。上海企业在轮胎制造、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燃煤电站、钢铁冶炼、水泥生产等领域的项目取得较大突破。
二是聚焦创新和资源能源等领域,不断提升走出去能级和水平。如华信集团参与开发俄罗斯油田、收购哈萨克斯坦dgt液化石油气公司等项目,积极向油气产业上下游拓展。聚焦创新要素,复星医药并购格兰德医药,将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制造企业纳入旗下;蚂蚁金服入股印度支付公司one97,仅用一年时间就使其注册用户从2000万增至1.4亿。
三是一大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顺利开通,全面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如中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在哈萨克斯坦10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缅甸首个光伏电站项目签约启动。上海电力建设在印度尼西亚班元信投资建设的坑口电站项目顺利签约、成功收购巴基斯坦卡拉奇电力公司。
《新民周刊》:近年来上海企业出击,从承包工程到提供运营服务,渐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可否举一些具体企业案例?
尚玉英:举个例子,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销售收入始终位居全国装备制造业前列。近年来,上海电气不断解放思想,从单纯的境外项目承接建设方逐步转变为提供运营管理、产业金融等高端服务,实现了市场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以及产能走出去,全面提速国际化征程。
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发电站建设需求较大,上海电气抓住机遇,工程项目业务涉及3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2016年电气出口总装机容量超过70gw,其中epc项目装机容量达到32gw,集团海外业务收入逾220亿元人民币。2016年,上海电气集团承揽的埃及汉纳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额26.4亿美元,是近年来全国最大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巴基斯坦塔尔煤田2x660mw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该项目使上海电气从纯粹的epc工程总承包商向项目投资融资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在工程项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上海电气开始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以工程带动投资、拉动全产业链推进。如在印度、东南亚都开始开拓境外投资,所涉及的业务领域涵盖大型电站设备和输配电工程服务,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高端紧固件,制冷压缩机,金融服务、飞机结构制造设备等。
上海电气采取总承包方式推进海外工程这一成功的国际经济合作实践,体现了我们上海企业制造竞争优势的日益提升。上海企业有丰富的技术经营、成熟的管理模式、强大的资金实力,依托“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不断积极推动与沿线各国及地区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助力提升区域内各国道路和信息通达水平,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因此深受沿线市场欢迎。
《新民周刊》:上海企业走出去势头强劲,主要有哪些优势?
尚玉英:当前上海企业走出去势头强劲,各类企业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不断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步伐,通过投资并购海外品牌、渠道等,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构筑起辐射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上海企业走出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其走出去方式的专业化和协同性上,如光明食品集团通过一系列境外收购活动,已逐步建成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销网络,跨国经营指数接近15%。在开展国际化进程中,光明集团着力强调“业务协同和市场协同”,以国内市场的高覆盖率为筹码,积极推动海外相似业务公司的并购,迅速分享中国增长红利,形成内外联动,真正实现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全球协同布局,从而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近期,光明集团又以12.8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食品公司特鲁瓦tnuva 77%股权。特鲁瓦公司是以色列最大的综合食品企业,生产各种类型的新鲜食品,并涉足食品供应链的所有方面,包括开发、生产、营销和分销等。此次收购后,光明与tnuva在互换双方拥有的优势资源方面展开合作,特别是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和牧业科技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样,光明集团不仅能够获得该公司的乳制品,还能够获得该公司全球最先进的乳业技术,产品研发,以及国际农产品原料采购等方面,使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通路等方面形成协同,促进光明食品集团全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
《新民周刊》:上海企业走出去是以国企还是民企为主?各自占比多少?
尚玉英:随着上海走出去规模的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直到2013年底以前,上海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总额都占到当年全市总额的半数以上。而从2014年起,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热情高涨,无论是投资企业数还是投资总额占比都不断提高,和国有企业一同成为了上海走出去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稳步增长,民营企业发展凸显,已成为上海走出去工作的主要特点。
如2016年,本市对外直接投资备案1425项,备案中方对外投资总额366.5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额251.29亿美元,占全国比14.7%,位居全国第一。在1425个对外投资项目中,民营企业1219家,中方投资额达278.6亿美元,占比分别为85.54%和76%。
《新民周刊》:企业以哪些形式走出去?单兵作战还是组团合作?技术服务输出,或是在当地建立产业园享受贸易便利?
尚玉英:当前上海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和特点:
一是私募资本与产业资本联动,“走出去”形式创新。以中民投、赛领资本、渤海华美等为代表的私募资本携手产业资本“走出去”,体现出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等新特点。
二是高新技术投资和大额并购频现,“走出去”能级提高。一批上海企业和私募资本,抓住境外优质资产并购整合的机会,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互联网、文化娱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并购项目,2016年全市实际对外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境外并购项目达到21个,共实施境外并购项目161个,实际对外投资额达126.12亿美元,占比达到54.8%。
三是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一带一路”效应凸显,“走出去”结构优化。2016年上海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89.15亿美元,同比增长66.53%,占全市总额的75.27%。项目规模以大中型项目为主。2016年新签合同额超5000万美元的大中型项目33个,合同总额为93.27亿美元,占全市合同总额的78.7%。结构调整优化,优势产能转移。项目主要集中在国际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建设,基础设施领域等。
四是境外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果,“走出去”抱团出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开始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积极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和吸引中国企业到当地开设工业园区。如上海鼎信投资集团建设的印尼青山产业园成功纳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年产200万吨不锈钢的制造基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带动当地就业超过20000人。该产业园从2013年10月建区,到2016年8月被确认为国家级园区,目前已入园并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0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底园区将建成一条年生产、加工不锈钢200万吨、全球最长、最优、最齐、最大的不锈钢产业链。
《新民周刊》:上海企业输出了哪些成功经验?获得了哪些全球资源配置带来的便利?
尚玉英:随着上海企业走出去的不断深入,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扩大全球产业布局。如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以3.3亿美元在泰国新设华谊集团(泰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类轮胎、橡胶及橡胶制品。华谊集团将通过新设立的子公司,充分整合全球资源,利用泰国当地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较低的优势,提升利润水平,开发东盟市场。上汽集团投资泰国的整车制造二期项目启动。上汽集团把握泰国及东盟市场的发展机遇, 与泰国正大集团强强联手开展战略合作,于2013年2月合资注册成立了负责整车制造的上汽正大有限公司、以及mg销售(泰国)有限公司,泰国新工厂项目位于泰国春武里府的合美乐工业园,总占地面积逾70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逾13亿元人民币。
二是以获得技术为目标实施跨国并购,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如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6亿美元,并购印度的格兰德医药(gland pharma limited)约86.08%的股权。格兰德医药主要从事注射剂药品的生产制造业务,是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制造企业。通过此次并购,复星医药将有效提升自身药剂生产实力,并获得现成渠道来进入监管标准较高的美国市场。上海电气出资4亿欧元收购了意大利安萨尔多40%股份,双方在燃机研发、制造和服务等多方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在全球市场领域内开展燃机方面的业务。2016年,上海电气联手意大利安萨尔多在全球范围50赫兹f级燃机市场上,获得的订单份额达34%,名列第一。
三是“中国标准”输出海外,成为企业海外发展新方向。上海港湾集团是专业从事沿江沿海软地基处理、围海造地、港湾基础建设的上海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该企业研发的“高真空击密”系列专利技术与常规工法相比,具有造价节约30%、工期节省50%、质量可控、绿色环保的优势,专利已注册并输出美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中东、伊朗等30多个国家,节省造价近百亿元,减排二氧化碳超千万吨。该企业在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完成了新加坡机场、迪拜世界岛等多项中外重大项目,处理面积超1.5亿平方米,涉及港口、机场、铁路、电厂、市政、石化等领域。并参编印尼《地基处理》国家规范,这是中国岩土届首次向海外输出标准,对未来中国企业在印尼承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重大项目提供重大帮助。
《新民周刊》:沿路市场营商环境怎么样?哪些国家最适合中国企业投资?
尚玉英:近年来,上海“走出去”企业从以往专注欧美市场为主,转变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市场。在开拓的过程中,感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发展阶段和水平不相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其中,有部分欧洲地区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它们大多拥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受教育水平,市场环境较好。但其余大多数仍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抵御外部风险冲击能力较弱,难以形成稳定的投资与商业环境。如东南亚、南亚、中亚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结构性放缓的难题依然突出;而一些中东欧国家则过度依赖外部资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从企业走出去角度来说,大都倾向于选择政局相对稳定的沿线国家。一般境外承包工程类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致力于投资高新技术和国际品牌的项目则青睐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民周刊》:上海企业有没有遇到水土不服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尚玉英:当然,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难题,不熟悉当地的法律,不了解其投资领域的一些特殊政策,都会导致企业在海外“水土不服”。特别是当地政府政局和政策更迭,会给企业投资运营带来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境外房地产和资源能源开发等敏感行业领域。比如济州岛作为韩国首个引入房地产永久居住权的地区,曾是国内诸多房地产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开发的第一站。然而2014年,当地政府却对中国资本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叫停,同时大幅提高外国人通过购买房地产获得济州永居权的条件,上海企业在当地的房地产项目面临巨大投资风险。事后,经过企业与当地政府的不断沟通协商,项目取得了一定积极的进展,但从侧面给予了上海走出去企业经验和教训,即对外投资合作需要时刻警惕海外政治和政策风险。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