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真的很美好?-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睡眠不足、熬夜、通宵泡图书馆,几乎成了北美名校学生的常态。熬夜最痛苦的不是你通宵了一个晚上以后,发现太阳已经升起了,而是当你走在回去睡觉的路上时,有人跟你说“good morning”。这时,你的一天才刚刚结束,而别人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故有“凌晨9点”之称。
记者|陈 冰
7月毕业季如期而至,留学市场也进入了黄金期。看着同龄人纷纷出国留学,看上去无比“拉轰”,留在国内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免心里痒痒。可是,面对五花八门的留学方案,你真的确定自己的孩子很适合留学这件事情吗?
小留学生、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留学的误区你踏进了几个,留学的坑你又躲过了几个?出国留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美好吗?
谁说国外学习轻松?
很多家长和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最大的原因之一,是觉得国外学习轻松,基本没有什么考试,特别是能够避开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谁知道,出国留学以后才发现,“我只不过把高考分成四年考了,几乎天天都活在高考般的压力下。”
就读于北美名校的中国留学生,实际上体验到的学业压力,几乎可以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因为他们通常接受了世界上压力最大的高中(中国高中)的蹂躏,又要被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大学压榨。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出国后遭遇的学业压力超出自己出国前的想象。
虽然北美的学生升入大学没有类似高考那样的统一入学考试,但是入学后的考试、测验、作业,却比国内大学繁重得多。一个美国大学课程的总分数通常由paper、homework、quiz、midterm exam、final paper组成,要拿到a的成绩,就要保证在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大小考试中都不能出现太大的失分。这就造成了学生时时刻刻都殚精竭虑,精神压力极大。
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学制,一个普通的大学本科生每学期需要选择5—6门课程,这就意味着以上所有的压力要乘以5或者6。很多同学都遭遇过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四五门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而每一门考试都要考好,压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美国健康追踪公司jawbone之前公布过各大高校学生的睡眠时间,大部分top50的名校学生都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排名第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平均睡眠时间只有6.68小时,平均就寝时间是凌晨1:26,平均起床时间是8:49。
睡眠不足、熬夜、通宵泡图书馆,几乎成了北美名校学生的常态。熬夜最痛苦的不是你通宵了一个晚上以后,发现太阳已经升起了,而是当你走在回去睡觉的路上时,有人跟你说“good morning”。这时,你的一天才刚刚结束,而别人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故有“凌晨9点”之称。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张在加拿大多伦多地铁站拍到的照片:一个大学生穿着一件t裇衫,背面上写着“wake me up at st. george station (请在圣乔治站叫醒我)”。穿着这件衣服在地铁上打瞌睡时,旁边好心的乘客就会知道,到了多伦多大学所在的圣乔治城站应该举起手,在这个可怜的缺觉的孩子背上,duang一下,拍醒他。
素来以勤奋程度自豪的中国学生,在北美的名校里被自己老外同学的勤奋程度震惊到了,原来,国外的大学课业压力近乎我们的高中,所以,以后谁再说出国留学压力不大,就把他送到北美去试试看!
留学误区好多坑
朱喜龙是沪上国际课程一对一辅导培训机构礼顿私塾的校长,在他看来,虽然报名的学生家长超过九成是公司老板或者企业高管,但他们的想法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出国留学热冲昏头脑,跟风思想严重。
“孩子是否适合出国,能否就读一个好学校,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他们就觉得出国留学不需要参加国内的中高考,国外教育制度优秀,学习轻松,孩子可以少受应试教育的苦。”
其实,国外大学的入学要求,一点也不比国内大学低,只是因为审核的方式不同,造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误解。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对于大学新生申请,很在意的是高中3年的平均成绩(大学、大专在读生还要提供在读成绩),会考、高考也是考虑的因素。某种意义上讲,相比于国内大学只参考高考分数,美加大学考核的更加全面,也更加严格。不是说递交申请,就一定可以被录取的。无论是国外的高中、大专、大学还是研究生,在审核申请人资料的时候,高中(或大学、大专)成绩的重要性,要远高于语言成绩。许多学校甚至针对学术成绩合格、但是暂时不具备合格语言成绩的申请人,提供了双录取项目,以便留住优秀的潜在学生。
“申请国外的大学,需要考托福和sat,我们这边培训,基本上一门功课需要8万,两门下来就是16万。来学习的70%是平时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这就导致不会有太亮眼的成绩去申请国外的名校,从而很容易被中介忽悠,读到一些社区大学,甚至是野鸡大学。”朱喜龙说,“‘到新西兰读大学没有门槛,因为不需要语言成绩’,一些中介常对学生及家长这么说。然而,中国学生到了新西兰才发现,他们去的只是新西兰某大学下设的语言学校学习语言,而真正要进入大学学习,依然必须通过ilets考试,成绩须达到6.0分以上。有的学生因为在国内学习不好,盲信‘不需要语言成绩’也能在新西兰留学,往往因过不了ilets这一关而打道回府,从头至尾没有进大学读过一天书。”
“‘××大学分学院’往往是很多注册了与综合大学相近名字的学校招生的‘法宝’。由于新西兰注册校名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因此,一些教育机构往往会为了招揽学生,注册与新西兰名校相近的名字,如奥克兰理工学院与奥克兰大学实际上完全无关。而不了解内情的家长,常常以为其就是该大学的某个学院。”朱喜龙表示,“一些国际生比例很高的学校,有不少就是靠中国留学生撑起来的,在国内就是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孩子,到国外环境一下宽松了,更容易被带歪,很有可能是花几万、几十万出国留学一趟,啥也没学到。而且由于语言不过关,上课听不懂,注意力就无法集中,也无法跟老师同学展开互动,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结果被学校劝退也就不意外了。”
国内首家a股上市留学公司“太傻留学”的资深顾问武毅告诉记者,留学热持续了十几年,存在的误区却几乎没有变过。误区之一是认为学校排名比专业重要。“不少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美国留学时,动辄要申请前50位、甚至前20位的大学。选择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本身并没有错,但你不知道的是,几乎所有的院校排名都不是官方的,甚至有一些实力很强的院校并不参与这类排行榜。像罗格斯大学,学生很难在一些大学排行榜上找到它,但它却是美国创建最早的九所高等学院之一,以培养政治家、企业家著称。”
另外,在选专业的时候,也存在一窝蜂现象。it、金融、商科等抢手专业,尽管文凭含金量高,但入学竞争异常激烈,因为扎堆现象严重,有些专业范畴已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选专业不能盲目追捧热门,而应从是否有利于就业考虑,眼光放长远些。“现在国外的金融经济就业率也不高,而欧美学到的一些先进理论,回国后很可能遭遇水土不服,这样两边不讨好。目前来看,比较关注个人兴趣的文科类、艺术类选择正在慢慢上升,而报考理工类大学的人数相对较多。”
武毅指出,许多家长对海外院校的认知还是明显不足,往往只会看学校排名,而忽视一些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一些地区的优势。“不要因为一个校名丢了自己。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若是你自己都不喜爱,怎么能学习好,最后又怎么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呢?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挑选自己喜爱学习的科目。而且你在上海,金融、会计类的就业机会肯定比兰州大得多,在欧美也是一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就业优势,如果没有考察清楚,贸贸然为了校名,很有可能导致不能顺利毕业,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最新发表的《2016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劝退学生群体状况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到2016年间,共有2914名中国留学生被劝退,其中七成在美国就读时间不到两年。而被劝退的学生里,超过四成为大学本科生,其中34%就读全美排名前50名的大学。”
因为对出国留学的流程不清楚,很多家长都是委托留学中介机构代为操办,这里面的水很深、坑很多。而且,很多家长是在孩子中高考结束后才考虑出国,时间仓促,决定也比较草率。
该不该读美高?
在武毅看来,如果决心要出国留学,那么至少需要提前两年做准备,时间充足一点,应该从初三或者高一就着手准备。“国外对学生的评价,学术能力gpa(高中成绩)只是一方面,他们还非常看重作为成熟的社会人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比如你的兴趣爱好、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如果想要展现全面的自我,就必须向人家展示你为自己的兴趣付出了多少,又为此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都不是通过考试培训速成的。”
礼顿私塾的校长朱喜龙指出,国内目前正在兴起一股开办国际学校的热潮。2014年上海还只有40所国际学校,两年时间一下子激增到140多所,其中高中108所,初中34所。而在浙江、江苏甚至山东等地都有不少国际学校成立。这些学校或者部分引进国外高中课程,或者全程教授国外课程,算是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开通了避免高考的直通车。“正是因为看好这块教育市场,在利益驱动下开办的这类国际学校也是良莠不齐。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只要会讲英语的,就去上国际课程,可到底教不教得明白,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至于管理体系,也颇为让人担忧。毕竟中国与英美课程的体系完全不一样,如何让中国教育背景的教师理解、执行国外的教育理念,如何将课程进行更好的本地化,这都是极大的挑战。”
如果感觉在国内读国际学校还不够纯正,是不是可以选择直接到美国读高中甚至初中呢?
旅美学者、知名的留学专家薛涌最近撰文指出——读美高,一定要经过考试。因为美国的私立学校实在太复杂了。大部分质量不如中上等的公立。有些是为无法应付公立学校学业的学生准备的。还有些,比如说天主教的“教区学校”,大部分其实就是弱势阶层的“公立”。另外还有许多“学店型”的,见钱眼开,只要肯付学费就行……陷阱实在太多了。最安心的方式,就是选择那些要求成绩的学校。另外,越是精英的学校,越不会设立针对国际学生的特别英语课程。这种学校,就是要求你去了以后完全按照其学术标准读书。
但是薛涌非常反对学生通过刷题战来上美国高中名校。他认为这种考出超过自己实际水平的虚高成绩,可能导致孩子长期上课听不懂,成为名校中的“沉底学渣”,被同学们看不起,无论是学业自信还是社会自信都将彻底崩溃。
“读大学还好。比如你混进常青藤,哪怕是‘沉底学渣’,只要勉强毕业,至少有个哈佛耶鲁的牌子,回国还能糊弄不少人。但是,你读了一个格罗顿这样的顶尖寄宿学校,当个‘沉底学渣’,最终上个州立大学,拿着个高中文凭能混事吗?(查查就知道,几乎所有顶尖寄宿学校,都有这种上很差大学的学生!)”薛涌指出,“况且,大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定型,沉底就沉底,伤害也许不大。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期,此时沉底,阴影笼罩一生,永世不得翻身。相反,老老实实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临时考一下,按照分数上个二流的好学校,当个学霸和学生领袖,这种成长期的自信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万一考分不太理想怎么办?那就晚读一年。薛涌认为,中国家长往往把起跑线当“抢跑线”,美国家长则挖空心思把起跑线当“助跑线”。怎么当“助跑线”?顾名思义,就是后退几步,然后再冲。这也是美国家长争相让孩子留级的原因。晚一年读书,孩子成熟得多,表现好得多,日后竞争,处处占便宜。
国家教育哪家强?
朱喜龙指出,“目前上海有21所国际课程试点高中,其中11所为公办高中,它们分别提供美国高中ap课程、ibdp课程、pga课程等国际高中课程;在浙江、江苏甚至山东等省也有不少国际学校,相信通过政策引导,中国学生的高中教育将会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
在朱喜龙看来,中外教育各有优劣。国内的试卷、作业比较多,学习过程比较被动,也显得较为枯燥;老师的教授内容更强调理论性,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但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特别是数理化方面表现突出。国外的作业考试内容更多倾向于报告、项目,没有定规,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强,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突出,而且在求知的过程中容易跟同学产生思维碰撞,会有更多创新的东西呈现出来。
武毅也指出,国外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更具灵活性。学生在就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换专业,而在国内,换专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此外,国外的老师对学生的个人关注会更多,乐于提供学业上的建议,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找到合适的专业。
不过这看上去妥妥的素质教育,却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比方说欧美人的数学计算能力时常遭到国人诟病。英国《每日邮报》透露,只有1/20的英国成年人能全部答对10个小学数学问题。约15%的父母在针对8岁孩子的简单分数问题上折戟,25%的父母最多答对4道题。而这些问题,是为11岁以下儿童“量身定制”的。
而在每3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的教育体系正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系统,上海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测试均居世界第一。而英国没有任何科目进入前20名,上海15岁学生的数学能力比英国学生领先3年。
为此,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吉布7月12日宣布,“上海式数学教育”将成为英格兰的标准教育模式。根据英国教育部的计划,将在未来4年投入4100万英镑,在相当于英格兰小学总数一半的约8000所小学中,针对5岁以上的学生增加计算练习,除了保障正确率,还要加快运算速度。当他们的计算能力过关后,才能进入难度更高的学习阶段。为保障教学质量,每所小学将安排两名教师受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上海式数学教学办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冷静地指出,英国人在小学中推广上海数学教学模式,中国也不必沾沾自喜。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一向强势,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普遍现象,一旦延伸至大学或研究领域,欧美人的腰杆就又挺直了。
说到底,基础教育和学术研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兜底,在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计算水平。后者的目的,则在于拔尖,培养精英。
实际上,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与社会氛围、价值观念、家庭教养等密不可分。中式教学风格与欧美文化和价值有着较大差异,甚至是相冲突的。如何让东西方教育的优势互补、交相融合,对每个国家的教育者、乃至每个家庭而言,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