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封面 > 正文

十九大代表何小玲 她给地铁隧道“看急诊”-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7-09-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20年来,她每天24小时待命,用脚丈量地铁隧道,成为给地铁隧道看病的“急诊科医生”。从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她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成绩斐然。如今,这位十九大代表,将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践行“护隧先锋”的神圣诺言和使命。
记者| 姜浩峰   摄影| 潘文龙
 
       617公里,运营里程数世界第一;2016年,全网客流达33.97亿人次,跃居世界第二;上海地铁在20年间飞速发展,目前还有216公里轨道交通新线在建,到2020年将形成超过800公里的地铁网络。在地铁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维护城市地下交通的安全运营,也变得越发艰巨和重要。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既是地铁的建设者也是维护者。日以继夜,特别是最近8年以来,在8座城市、887公里的线路、554座车站上,何小玲和她的团队守护了一个个地铁车站、一条条地铁隧道的安全,也完全可以说——守护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安全。
  何小玲,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技术负责人。作为上海市指定的轨道交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何小玲和她的团队肩负着上海十三五期间在建的140多个车站、150多个隧道区间、170多座联络通道的建设安全重任。
  今年5月12日,何小玲正在上班,从手机上看到一条微信。是同事发来的一张报纸截屏,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代表名单,其中有她的名字。
  提及闻听此讯时的心情,何小玲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我很开心,也有点紧张,感到责任重大,当选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职责。”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微信“隧道连接你我”上,亦第一时间传播了这一喜讯——“何小玲将代表906位上海隧道党员、4400多位隧道股份党员、20多万上海国资委系统的党员”,参与党的十九大。上海隧道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晓东第一时间转发了这条微信,并留言为上海隧道,亦为何小玲感到自豪。
  回顾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这段时光,坐在记者面前的何小玲,显出上海女性特有的温婉与从容。从学校毕业时,主修化学专业的她在技术部门坐办公室,之后被单位调派从事经营工作,再之后,又负责起地铁隧道的维保应急救援。20年来,她每天24小时待命,用脚丈量地铁隧道,成为给地铁隧道看病的“急诊科医生”。从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她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成绩斐然。
  通过多年实践,何小玲和她的团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行们的敬佩。近年来,她个人荣获全国和上海市级荣誉近十项, 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的光荣称号;如今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何小玲仍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着。
 
团队从三个人到两百人
  傍晚华灯初上,行人匆匆回家之时,何小玲的团队却忙开了:人员排班、技术和安全交底、清点装备物资、确定施工方案……
  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工作。午夜,城市的灯火次第暗了下来,大多数人渐渐进入梦乡。何小玲的工作这才正式开始。每天凌晨零点到三点,在地铁停运的这几个小时里,何小玲和她的团队必须抓紧时间,进入隧道区间。巡查轨道、发现问题、拾遗补缺……
  “我们的团队,最早只有三个人。2006年,我们接过了整个6号线隧道的维保工作,人员逐步扩大。现在,我们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有200来人了。”何小玲告诉记者,“记得在迎接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时候,也就是2009年左右,我们的团队已经有五六十人了,但由于新开通地铁多,我们的工作量比较大,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不够,所有科室人员都轮着上夜班。”
  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的工作,逐渐从上海走了出去——到杭州,到哈尔滨,到郑州。从小修小补,到比较大型的维修工程。由此带来的是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升级。
  “最初三个人的时候,我们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提高维修工艺上,脑子里没想过什么‘管理’之类的概念。”何小玲说。但随着人员的扩充,业务面的扩大,五六十人的团队,及至上百人、二百人的团队,如何管理?对于何小玲来说,挑战还不仅于此。作为女性,她手下的这些兵,大多数都是男性。其中有上海隧道的职工,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
  上海隧道地基基础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沈永健告诉记者:“何小玲管理有方。在她手下,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实践锻炼,成功由原先单一的劳务型人才转变为技能型人才,并成长为企业的带队骨干。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劳务工,逐渐成长为上海隧道的正式职工,有的还担任了一定的职务。”
  令何小玲印象深刻的,则是来自山东的高露雨。工友们都亲切地叫他“高子”。“他来到我们单位的时候,我简直认为他是个小朋友、‘童工’。那时候,他只有18岁,瘦瘦小小的。”何小玲说,“但这个小家伙踏实肯干,现在已经是正式职工,并且成为了项目副经理。如今,他已经成了两个孩子的爸爸。”
  2014年12月24日夜,亦即西方“平安夜”,有一处地铁车站旁通道集水井里冒水。由于无法判断是哪里冒水,高露雨脱掉工作服、棉衣,只穿了短裤、汗衫就下到井里,最终找到了漏水的问题所在。当他爬出井的时候,也只能用消防龙头冲干净身体。
  高露雨肯如此拼命,在于何小玲的表率作用。
  维保是份苦差事。多年来从事维保任务的大多是男人,在何小玲之前,隧道里几乎看不到女子的身影。但何小玲从来就没有半分娇气,对于常年的“倒时差”她习以为常,她跟兄弟们一起爬脚手架、上夜班。为了不给站台环境和运营带来影响,所有施工材料和设备都得靠双手搬进搬出,而隧道又非常闷热,穿着工作服在里面稍微动一动就汗如雨下。作为女同志,何小玲却从无怨言。
  2016年7月的一天,杭州某隧道出现应急故障。何小玲连夜赶往杭州,立即进行堵漏抢险作业。经过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的排险施工,工地上只剩下两名工人和包括何小玲在内的三名技术人员。大家都累趴下了,但何小玲不到最后完工,绝不后撤。
  作为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项目负责人,何小玲面对几百名来自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努力言教身带,亲自示范规范操作,先后培养出了3个项目经理、12个项目副经理、15个带班骨干。
 
创新工作室诞生“微扰动”
  上海的软土地质,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对地铁隧道而言,则会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何小玲团队日夜奋战,成功首创“微扰动”技术工法,解决了软土地基地铁隧道沉降的世界性难题。
  所谓“微扰动”技术工法,系以何小玲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治理隧道沉降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进行技术创新,所研发的工法。
  该项工法,全名叫做“软土地层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的微扰动注浆加固技术”。工法荣获第二十七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并获得了专利,专利号为zl 2011 1 0118680.3。
  将微扰动注浆工法应用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治理,在上海多条地铁隧道的整治中取得成功,受到地铁运营方的高度肯定。
  凭借高超的专业技术,包括“微扰动”工法,以及严谨的专业服务,何小玲和她的团队多次避免了重大隐患事故的发生,项目团队也因此名声大震,应邀参与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哈尔滨、天津等地的重点工程的施工和抢险。
  对于“微扰动”工法,团队中曾获得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的王广志说:“每条地铁线路,都有各自的特点。必须针对不同的漏水情况,采用不同的创新方法进行施工。这需要经验的积累,也需要针对新工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上海隧道地基基础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杨欣告诉记者:“何小玲事业心特别强。她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为了‘微扰动’工法,有一阵子她每天要在隧道里步行10多公里,连续走了三个月。”
  何小玲加入上海隧道已经20个年头。从最初坐在办公室里搞科研,到最近十多年扑在第一线日以继夜抢险堵漏,说起这一切付出的初衷,何小玲说,她有两个家,救援队也是她的家,作为救援队的“家长”,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她就得把“家”管好,把队伍带好。
不简单的妻子和妈妈
  何小玲的丈夫也是上海隧道的技术专家。他们的孩子今年刚刚升入高中。过去的十多年,他们夫妇俩必须面对的是人生中一段上有老下有小的繁忙岁月。
  作为救援队的“家长”,上海女人何小玲,又是如何照顾好家里的呢?
  尽管在单位里,大家看到她24小时待命,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她并没有因此而疏于照顾家里。相反,她的儿子考上了不错的高中。
  那时候,何小玲每天下班的时候是凌晨四五点钟,已是晓光初露的时候了。到家,她就睡一小时,然后起来烧早饭,再送孩子去学校,再去单位开会。家里的晚饭,也是何小玲来烧。
  何小玲是个实在人。她对记者说:“那时候年纪轻,没感觉到什么。总是觉得有做不完的事,一件事连着一件事。尽管那阵子每天只能睡上两个小时,但那时候的睡眠质量是出奇的好。”
  有些感动,只在于何小玲自身似乎轻描淡写的话语间。譬如她说,逢着上夜班,她就会关照儿子:“晚上少喝点水。”这样,小孩就不用起夜上厕所。她也就能安心去上班。
  她还对儿子说:“就算我不在家,就当我在家就是了。”
  杨欣说:“何小玲和丈夫,两个人在单位里各忙各的,不知道内情的人,根本猜不出他俩是夫妻。”
  沈永健则说:“何小玲工作起来,确实好似没有性别的,这也造就了她的成功。然而,在生活方面,她又特别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王广志甚至称,位于府村路的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基地就是自己的家。原因在于,何小玲在这里养殖了一排花花草草,她一个人照料。还种上了南瓜、丝瓜、扁豆、秋葵等。
  “这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办法。”何小玲对记者说,“浇花、培土,看似是在进行一种劳动,其实也是在修身养性。”
  在家里,何小玲从不与丈夫红脸。她说:“夫妻之道,凡事总好商量。遇到问题,不要生气,因为气了也白气。”她的丈夫说,何小玲作为一个好妈妈、好女儿、好妻子,真是不容易。
  如今,这位十九大代表,将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践行“护隧先锋”的神圣诺言和使命。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