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贡献 打消国际误解-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实现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记者|刘朝晖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对外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变。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战略恰逢其时,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构想,成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实现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随着“一带一路”从顶层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对外合作,发展与世界关系的共赢战略也日益清晰。
经济地位上升的必然选择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由古代富裕的中国开辟。今天,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中国再次打造这条新丝路。专家指出,建设这条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旨在从海陆空三维贯通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使圈内近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并有望最终构成一个具有繁密复式构造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
通过“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有机串联,能够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取得共同发展,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金融危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优势互补,休戚与共,其整合辐射作用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从内外环境两方面来看,“一带一路”都是经济地位抬升的中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0%,人口近60%,但只占全国进出口的14%,吸引外资的17%,对外投资的22%,gdp也只有1/3左右。中西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快东部产能向中西部的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与邻国交流合作的潜力。
同时,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但也面临不少新老问题,比如亚洲的区域一体化水平与欧洲、北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亚洲各自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或者不联不通,或者联而不通,或者通而不畅,这样的问题都相对比较突出,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了不少的障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投资格局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有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亟待激发域内发展活力和合作潜力。“一带一路”将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有助于连接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部分区域。“一带一路”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有关国家的营商环境。
古代欧亚大陆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和友好之路,经过丝绸之路各国实现了商品、人员、技术和思想的交流,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进入21世纪,面对纷繁的国际和地区形势,继承和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对外开放的升级变化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上海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是以往对外开放政策的延伸与升级,从内容到形式,较之前主要体现出五大变化。
首先,从中国国内来看,经济增长以往更多得益于东部南部沿海的率先开放,现在达到比较高的开放水平。如今,对外开放开始从东部沿海扩大到中西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首先是考虑中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并且通过这些国家地区走向欧洲,走向非洲。
第二个变化是合作的对象扩大了。过去中国的开放更多瞄准的是日韩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吸引其先进的技术和跨国公司投资。今后,中国在继续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的同时,还要扩展到与东南亚、中亚、西亚,甚至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第三个变化是对外投资的变化。以前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主要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外资。“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最近10年,中国对外投资也发展了,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进入发达国家,也到一些中东国家、南美国家进行资源开发的投资。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更多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更多是中国资本首先流向那些地方,为合作提供基础。
第四个变化是贸易的变化。过去我们更多注重的是通过外商投资发展中国的加工贸易,中国本身主要是进行低端的劳动力的加工,依靠拼优惠、拼资源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会更多地扩展与“一带一路”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而这些贸易关系在过去相对来说是比较次要的,数量上比较少。
第五个变化是合作内容的变化。过去对外开放主要是外资、外贸,中国也对外承包一些工程在海外建设一些项目,但更多是对方国家需要我们进行国际投标。未来,中国将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帮助这些国家形成发展的基础条件,比如说国内的道路、电站,资源开发的能力,二是与这些国家道路连接起来,能够为今后的贸易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条件。
消除误解实现合作互利
自从我国提出“一带一路”规划以来,国内外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表示,“一带一路”规划是中国的扩张性战略,更有人认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事实上,“一带一路”并非像各种误解那样,这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张幼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着重对这些误解进行了解释与澄清。
一种误解是,“一带一路”是中国在这么大的区域内与65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张幼文表示,中国并没有计划首先通过跟65个国家谈判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如果自由贸易区建成,然后再开始考虑合作,必然是很低效的,因为这些国家需求很不一样,发展水平很不一样,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会很困难。但是,这并不排斥中国与这个区域的各类国家建立一些双边的,或者包含若干个国家区域性的自由贸易的谈判的合作,这样会出现多个自由贸易区,但不是全部包括“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第二种误解是把“一带一路”只看作是一种经济的合作,国内有一些学者也这样理解,既然丝绸之路以前是贸易,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也就是经济合作。张幼文认为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他介绍,中国对“一带一路”的设想是一个全面的规划,经济合作是它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并不局限于资本、资金的融通,或者贸易。“一带一路”倡导“五通”,首先是政策上的沟通,中国首先要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政府在政策上沟通,形成合作的共识,发展基础设施的共识,发展经济的共识,这样就有可能进行政策的协调。有了政策沟通的前提,才进行基础设施的连接,通过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管道等的连通,以及电力、电信、邮政、边防、海关、质检、规划等新领域的连通,才能谈到经济内容本身,即资金的融通和贸易的相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包含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教育的合作,社会意义上的合作。所以,“一带一路”规划并不只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合作。
张幼文还谈到,还有一个误解就是把“一带一路”单单看作是中国对外援助,这个也是不完全准确的。中国非常愿意承担国际责任,也准备了相当多的资金,比如说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都是跟“一带一路”相关资金的准备。但是“一带一路”本身不是一个单方面的援助,不是二战以后的马歇尔计划,它的核心是共同利益,是合作,是帮助这些国家建立起经济发展的能力,然后实现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单方面的援助。
有些国际媒体曾说,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是要将过剩产能要转移出去,张幼文表示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他表示,为了抵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用了扩张性政策,国内发展高速,但是也导致某些产能过剩,特别是资源产业,比如钢铁。然而经过七八年市场调整,许多过剩产能已经被消化了,有些企业已经关闭了。他还介绍,最近几个月,中国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逐步有回升的势头。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为了转移中国过剩的产能,但是中国在这一方面是有比较优势的,有可能在这些产能上重点与各个国家的合作。
张幼文介绍,在未来的操作当中,中国会把一些成功的经验推广出去。比如说在中国过去的对外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园区型的发展模式,就是建设经济园区、专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创新园区等等,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内,集中发展某些产业和研发,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运用特殊政策,有效进行政府管理,这是一个比较有成功经验的发展模式。我们也会帮助一些国家用园区型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其中包括跨两个国家边境的经济开发区,这也会实现互利。
改写全球经济版图
根据“一带一路”目前的规划,其沿线将途经60多国,多个国家对参加合作予以了正面响应,反应积极。个中原因,是由于中国提出了沿线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秉持了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共同目标。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前30多年我国的合作理念做一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在先前更多是输入合作。但在经过了多年的历练和升级之后,当今中国已有能力更多成为国际合作的输出者。
张幼文表示,如果说过去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多是利用外部条件,重点是实现自己发展的话,到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以后,我们已经有条件,有能力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为国际社会多做一些事情,“一带一路”正体现了全面的国际意义。
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讲过,“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的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别是开放的,源于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由易到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正是秉着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原则,“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是“一带一路”平等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政策,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在寻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空间范围、地域和国别范围上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性,需要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各国紧密联系起来。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预计,2014年至2020年,中国累计向国外提供的商机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达到27%。
当今“一带一路”的沿线所及,已远超通常意义上与我国山水相连的接壤周缘。“一带一路”经济圈之辐射,已经跨洋越洲,其高铁十个小时的跨度,将重构我们的周边概念。随着地球村的缩小,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欧亚大陆板块将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传统的地缘概念也必将相应调整。这是新世纪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我国也将因此走过经济新常态的历史阶段,步入引领世界风云的核心地带。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