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华: 深耕精准测绘遥感,助力航天重大工程-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这样的学术例会雷打不动,即使再忙,童小华也极少缺席。他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为师之天职,对“人才培养”格外顶真。
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有一块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黄金场地”,这是同济大学专门为一个从事“空间数据质量”研究的团队提供的航天激光器载荷检校与障碍探测模拟地面综合实验场。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测绘遥感空间数据,关系着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这支年轻的团队通过空间数据可信度理论方法等手段,使得经过质量控制技术处理的空间数据可信、可靠、可用。
这个研究团队的“领头羊”,是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70后”教授童小华。今年他的名字与多项重要荣誉连在一起:年初,他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沪上所获唯一一等奖;3月,他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5月,他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面对鲜花和掌声,这位同济年轻的学者却有着一份超常的冷静,他“躲”开媒体的镜头,依然忙碌于讲台和实验室,一如既往地静心埋首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我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认真履职尽责,将教育科研一线党员的心声带到大会上,同时将大会的精神带回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后继续立足本职、不忘初心,坚持科技创新探索,继续服务于我国航天测绘遥感等重大工程。”童小华说。
一个方向深耕二十载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区域成功软着陆。这一刻让童小华的科研团队倍感自豪。他们多年研究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为嫦娥探测器着陆避障激光三维成像系统在极短成像时间条件下实现量测级探测精度,提供了技术支撑。事实上,他们研究的理论方法,在中国测绘卫星、高分卫星等领域的多个航天工程任务中,都有成功应用。
“他从学生时起,就一直都是最勤奋、最用功的那一个。”同济大学教授程效军是童小华大学四年的班主任。他回忆道,当时工作非常好找,同学们本科毕业大多去了房地产公司就业,唯有童小华不为所动,选择保研,甘愿安守书斋。
在同济大学接连读完本、硕、博,毕业后留校,童小华一直专注于测绘遥感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研究。
测绘遥感地理空间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其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应用的成效。在导师的指引下,从读博时起,童小华就开始瞄准“空间数据的精度”这一国际前沿方向,20年来坚定执守,潜心深耕,从数据的精度误差,到数据的不确定性,再到数据的可信度,童小华作为中国该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在相关理论与技术方面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与航天测绘遥感相关的高精尖领域,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自力更生。”除了对前沿研究领域钻研的兴趣以外,驱动童小华深耕空间数据质量研究二十载的,还有身为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童小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身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意识,科学研究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
近日,童小华领衔的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对于如何建好测绘领域内上海这个唯一入选的国家一流学科,童小华和学院已经有了初步计划。“我们将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测绘学科国际前沿,聚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全球变化与重大灾害监测等重点方向,支撑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
以身示范育人才,用创新成果争高低
每逢周二下午,同济大学测绘学院大楼内一间会议室,童小华团队都要举行一次学术例会。30多位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与老师们齐坐一堂,每人汇报各自手头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进展、所遇到的问题及后续打算。童小华教授凝神细听,对同学们做出的工作成绩,他给予鼓励,对存在的关键问题,他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学术例会雷打不动,即使再忙,童小华也极少缺席。他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为师之天职,对“人才培养”格外顶真。他一直带头上讲台,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他不轻易调课,为不影响正常授课,经常乘头班航班出外参加学术活动,赶最晚一班航班返沪,有时回到家中已是凌晨。
导师的奋斗经历和科研精神也时时给青年学子以无声的鞭策。在学生们眼中——“童老师是实干家,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老师本来就有天赋、很聪明,偏偏他还比别人更努力。”“老师既能把握研究的大方向,对治学的细节方面又十分严谨,还特别富有科研的抱负与激情。”
童小华经常教导青年学子要站得高一些,眼光要放得远一些,发挥自身的研究特长,咬定一个方向不放松。经过这样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团队培养的学生渐渐在学术舞台崭露头角。2015年,童小华指导毕业的博士中,有4人同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童小华年初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成果中,第二负责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谢欢教授就是他的第一个硕士和博士生,去年破格晋升教授时才33岁;在读博士生高飒撰写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期刊主编盛赞;博士生叶真同学在读期间已发表sci论文近10篇……
伴随着出色的成绩,杰出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专家等荣誉和光环接踵而至。今年,童小华又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不过,这位同济年轻的教授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朴素、沉稳、内敛、低调……坚守着一名学者的本色、作风和情怀。
“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在世界科技舞台上与国际同行争高低、论伯仲。”对于中国科技的未来,童小华充满期待。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