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封面 > 正文

抗疫持久战走过第二年,胜利曙光已现?-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21-12-2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病毒变异加快、“抗疫鸿沟”加深、“抗疫疲劳”滋长、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抗疫干扰”不断……众多挑战面前,人类惟有同心携手,团结合作,用科学的手段打赢这场抗疫“持久战”。
记者|刘朝晖


  随着世界各地进入圣诞节和新年假期,艰难的2021年即将画上一个句号。然而人们心头回荡的不是欢庆新年的钟声,而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深深忧愁与烦闷。全球多国出现变异新冠病毒和卷土重来的疫情,给即将到来的2022年蒙上一层阴影。

  全球各国与新冠疫情的战斗已经走过了第二个整年,但是疫情在世界各地依然处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态,目前仍然没有消退的迹象。从热带岛屿到寒冷极地,从车水马龙的城市到人烟稀少的乡村,新冠病毒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即便最乐观的卫生专家,如今也不敢轻言抗疫胜利的时间节点。然而回顾全球抗疫第二个年头的点滴与脉络,从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2022年新的抗疫战斗,尊重科学,同心协力,严防死守,依然是阻挡疫情侵袭的不二法宝。


变异毒株来势凶猛


  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被宣布为全球大流行以来,世界疫情几经起伏。

  全球疫情在2021年经历的若干轮扩散与反弹,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家中,表现得极为明显。眼下,欧洲区域是全球疫情的焦点,因为从10月份开始,欧洲出现连续上涨的新增确诊病例,使得欧洲成为世卫组织六大区域中唯一出现疫情上升趋势的区域。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欧洲平均单日新增35.9万例新冠确诊病例,占全球日增病例的66%。不止是欧洲,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部分国家的疫情状况也进入高发态势,与此同时,美国疫情数据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6月中下旬欧洲第四波疫情之后,入秋后各国防疫政策也各不相同,英国取消了大部分管制政策,意大利则管控得更加严格,其他国家虽然略有放宽政策但都基本维持之前水平。不少专家认为,欧洲疫情之所以迅猛反弹,冬季室内活动增多是原因之一,但过早放松防疫限制措施、疫苗接种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变异的新冠病毒成为了2021年全球疫情中最凶残的“杀手”。从2020年新冠病毒被发现之后,医学专家就在研究中捕捉到了这种病毒极其狡猾的变异特性。

  今年5月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变种病毒“德尔塔”,毒性超过原始毒株千倍,具有更高的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很快就传入欧洲,在6月中下旬带来了欧洲第四波疫情,随即也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世卫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今年7月曾表示说,“德尔塔”毒株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导致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激增。目前,“德尔塔”毒株已成为全球流行的主导新冠病毒。

  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两天前由南非政府上报的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这种比“德尔塔”毒株具有更多突变的变种新冠病毒,在传染性上较“德尔塔”有“后来居上”之势。尽管有多国立刻采取了边境封锁、入境限制等措施,但“奥密克戎”还是突破了防线在多国出现,这让全球抗疫压力在2021年的岁末陡增。


中国“动态清零”受肯定



  疫情的反复使欧美多地深陷防疫疲劳,各国间的考虑也不尽相同:有些国家开始逐步放弃对疫情的防控,提倡“与病毒共存”;有些国家则认为只有提高疫苗接种率,才能放松防疫措施。这种防疫政策的分歧对于全球的整体防疫形势来说,显然起不到积极作用。

  在2021全年的全球疫情反复中,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却并没有暴发大面积的疫情,年内仅仅是几次局部的疫情,在采取迅速果断的防疫措施之后,并没有形成大面积的扩散与蔓延。在近日举行的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钟南山院士谈及新冠病毒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及疫情发展走势时也表示,奥密克戎毒株的发现带来了新问题,但很多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严格管控措施,这说明从近两年的抗疫实践中,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的做法是对的。

  在12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友表示,总体来看,近期国内疫情呈现传播链条多、局部散发和小规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况,但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这是中国坚定执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抗疫策略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最好证明。

  中国自疫情暴发以来便持续坚持“动态清零”,以“常态化”的防疫政策和手段,成功为人民的健康安全夯筑起坚强堡垒,这与许多西方国家防疫松松紧紧,甚至“躺平”所导致的全年遭受疫情反复折磨的“常态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不断变异,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吴良友表示,流调溯源结果显示,武汉暴发疫情后的四十多起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输入造成的,因此需要在“外防输入”上下更大功夫,而“动态清零”总方针也将坚持不动摇。


疫苗接种药品研发进展迅速


  根据who的数据,到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有8284万人确诊新冠,有190万人因此而死亡。2021年12月19日,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7日17时14分,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达271963258例,累计死亡病例达5331019例。

  虽然从数据上看,2021年的新冠确诊人数与死亡人数显著超过了2020年,但是从our world in data网站公布的一项统计来看,全球范围内因新冠病毒新增的死亡人数在2021年中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的。而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全球新冠病死率目前也处于低谷状态,今年11月14日全球病死率的移动平均值为1.63%,比年初的最高值下降了1.08%。

  新冠病死率的下降,疫苗的研发与接种,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新冠病毒对现有疫苗具有更强的抗药性,现有疫苗的效用时间也在半年左右,但接种疫苗目前无疑仍是解开疫情困局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2021年是新冠疫苗在全球进行广泛接种的一年,主要国家的疫苗生产与分配、治疗新冠病毒的药品研发均取得重要进展。据世界新冠肺炎疫苗地图实时追踪,截至北京时间12月20日,全球疫苗接种总剂数已达到78.75亿剂次,世界研发新冠疫苗的机构数量达到244家。另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2月1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7368.8万剂次。

  口服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成为2020年11月注射疫苗研发成功以来的又一重要进展。2021年9月28日,日本药企盐野义制药发布消息称,其面向新冠轻症患者使用的新冠病毒口服药已开始进行最后阶段的大规模临床试验。11月4日,全球首个新冠口服药获批,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宣布批准默沙东的莫努匹韦(molnupiravir)上市;11月5日,辉瑞也公布其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使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

  目前新冠药物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开展,多个中国新冠药物也进入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抗疫“新利器”。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日前介绍,中国已有自主研发的新冠药物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正申请附条件上市。另有多个药物在国内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当前显示出积极疗效。


疫苗分配依然欠缺公平



  who的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全球单日接种疫苗剂数超过4000万剂。但9月开始,全球疫苗接种速度开始放缓。有分析称,这是因为在美国等中高收入国家,大多数愿意接种疫苗的成年人都已完成接种,目前主要还剩12岁以下的儿童,以及一些疫苗怀疑论者拒绝接种疫苗。

  而与此同时,疫苗接种的困境却仍在持续。自开始新冠疫苗接种行动以来,地区接种不平等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our world in data今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已达60%-70%,而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仅为2.8%。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低收入国家民众接种的疫苗只占全球接种疫苗总剂次的0.6%。而非洲地区疫苗完全接种率仅为7%,仍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

  世卫组织10月7日宣布启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战略”,希望在今年年底前为世界各国4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明年年中为7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此前,世卫组织设定的目标是,到9月底,世界各国至少让10%的人口接种疫苗,但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非洲和中东地区国家。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在12月14日也表示,联大新一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推动实现全球新冠疫苗接种以及疫苗公平分配。

  谭德塞10月7日指出,目前全球有足够的疫苗供应以实现世卫组织设定的疫苗接种目标,“只要疫苗能得到公平分配”。而现实情况是,富裕国家大量囤积疫苗,甚至有大批过期销毁,加剧了疫苗分配的不均。世卫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日前发表文章指出,西方各国9月承诺在今年年底前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为92个最贫穷国家40%的成年人口提供疫苗。截至11月25日,美国只交付了其承诺的25%的疫苗,欧盟只提供了其承诺的19%。

  相比之下,在疫苗供应方面,中国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中国郑重表示,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援助疫苗;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疫苗满足发展中国家急需;支持和协助其他国家在当地加工、生产疫苗产品,助力提升全球疫苗产能……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5亿剂疫苗。中国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并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


抗疫仍需加强全球合作


  2020年底的时候,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医生曾预测:2021年全球疫情“好不到哪也坏不到哪”。而这一年的疫情走势,也证明了他的这种判断。他当时认为,新冠疫苗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果疫苗接种达到60%,全球新冠疫情或许在2022年春结束。而最近,张文宏又表示,“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

  张文宏的这个预判无疑让人十分振奋。在日前于日内瓦举行的世卫组织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也表示,新冠大流行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

  不过奥密克戎毒株的发现,让2022年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势面临更严峻挑战。专家指出,未来打好抗疫“攻坚战”离不开防控措施、疫苗和治疗药物多管齐下。

  更关键的是,在已经肆虐全球两年的新冠疫情面前,抗疫已经不是哪一国单独的事情,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战胜疫情唯一的选择就是全球的紧密合作。

  从去年5月中国宣布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多项举措,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一年多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其意义日益凸显。然而依然有少数西方国家大搞竞争与对抗,设立“抗疫鸿沟”,将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污名化。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世卫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今年9月于北京举行的“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上表示,新冠疫情不仅是一场卫生危机,也暴露出很多领域的脆弱性,同时暴露出世界领导力的危机,破坏了全球卫生合作体系及各国来之不易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她强调,国际团结合作是应对疫情的最有力的武器。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思·伯克利近日呼吁全球共同努力,确保疫苗公平,“我们知道,只要世界上大部分人没有接种疫苗,(新冠病毒)变异就会继续出现,大流行将继续延长”。

  病毒变异加快、“抗疫鸿沟”加深、“抗疫疲劳”滋长、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抗疫干扰”不断……众多挑战面前,人类惟有同心携手,团结合作,用科学的手段打赢这场抗疫“持久战”。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我们由衷地期待,全球的疫情将走过最后一个冬天,能如张文宏医生所言:人类“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记者 刘朝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