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no!-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对 于在校读书的孩子来说,校园生活是最美好的时光。但是现在这个看起来单纯美好的环境里,却隐藏着不那么和谐的部分。近些年来,在各地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在不少孩子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光明日报盘点的2016年教育热词中,“校园霸凌”赫然位列其中。
记者|刘朝晖
对于在校读书的孩子来说,校园生活是最美好的时光。但是现在这个看起来单纯美好的环境里,却隐藏着不那么和谐的部分。近些年来,在各地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在不少孩子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光明日报盘点的2016年教育热词中,“校园霸凌”赫然位列其中。
欺凌弱小一直在校园某个成年人看不见的角落隐秘地发生。与之相反,对校园霸凌的研究则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如今,校园霸凌,在学生、家长、校方,乃至社会各界都成为一个激烈讨论的话题,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
霸凌离我们很近
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2016年5-8月份期间,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然而这只是愈演愈烈的校园霸凌的冰山一角,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一直在持续。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又有两起校园霸凌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2月初发生在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的校园霸凌事件,更是刷爆了朋友圈。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作者称,自己是一位母亲,儿子是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并被诊断成急性应急反应。然而,家长找学校沟通未果,家长称“老师把这个事说成是‘过分的玩笑’,还让我们大事化小,我们不能接受。”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介入调查后,该事件迅速登上网络热搜。
这已经不是校园暴力事件第一次走进公共视野。
去年6月,一段“小学生被多人围殴”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据网民爆料,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几名初中生把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当地公安表示,当时在场的4人已到案,均为未成年人。著名演员陈坤当时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一视频,多名网络“大v”的关注,让这一事件迅速发酵为热点。不少网民震惊于视频中的情景,慨叹“校园霸凌现象竟严重至此”。
之前在微博上,几张疑似校园霸凌事件的照片经传播后也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在照片中,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生跪在地上,嘴里塞着黄瓜,而另一名校服女生采取抓头发等动作。有网友指出,从施暴女生的校服可以看出,她是上海市某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位来自安徽黄山黄家炳实验中学的高三女生,在网上吐露了她遭到同班3名男生下“春药”,之后又被威胁如果找老师或报警就用“砒霜”毒死她的恐怖经历。
此外,“安徽小学生被副班长逼吃屎喝尿,事后威胁‘弄死你’”“ 南京一初一男生被该校初三男生堵住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被逼自扇耳光,还强迫吃大便”“ 广东海丰女中学生遭脱衣殴打拍摄”……这些新闻,都曾在前不久引起公众关注。
最近,微信公众号“校长说事儿”发布的调查显示,63%的学生被同学或轻或重地欺负过。上面这些被网络曝光的霸凌事件只是校园霸凌现象的极端缩影。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的儿童经常被霸凌,所以不要觉得霸凌离我们很远。
校园霸凌如何定义
什么是校园霸凌?
按照网络百科上的解释,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直接诉诸身体的霸凌并非多数,更常见的则是言语和社交方面的霸凌。而这些,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并没有像身体暴力和侮辱一样,被严肃对待。
对于该如何定义“校园霸凌”,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陈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像我们看过的《哆啦a梦》动画片,其中胖虎对小夫和大雄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校园霸凌。“校园欺凌者和被欺负者往往都有一个强弱的力量对比,而且有持续性,会反复发生。”陈滢说,其实校园欺凌都很多种形式,但我们现在往往更多关注的是身体上的欺凌。
她认为,有些表现形式比较隐蔽的欺凌也须得到重视,如“社交欺凌”,“像孩子在学校中组成小团体故意有目的性的孤立/排挤某一位同学。”此外,她指出,现在网络欺凌也成为了校园欺凌中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形式,如同学之间在社交网络上对某些同学带有传播性的攻击。
从很多的校园霸凌事件可以看出,很多学校、老师与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概念模糊了,这对施暴方和受害方都是更大的伤害。什么叫模糊概念呢?就是不能清醒认识霸凌的伤害,而是定义为其他概念去处理,比如:这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无意识戏弄、过分的玩笑而已、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等等。
伤害了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都不自知,这是最可怕的。长此以往,施暴方将更加肆无忌惮,受害方甚至养成受虐人格倾向。
就拿热议的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来看,从家长、学校的各种“声音”来看,同学之间的“课间打闹”确实是存在的。究竟这个学校同学之间的“打闹”存在了多长时间,“打闹”的程度是什么样的,“打闹”给同学造成多大伤害?中关村二小方面没有正面回复。同时,网络上更多的声音评论说,中关村二小的发声,过于官气、与家长不能平等交流,甚至上升到冷漠的态度。
校园霸凌的后果相当严重。根据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童年时遭受的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甚至会造成长大后心智健康、体能健康与认知健康都呈现贫乏状态。那些童年时期曾被欺凌过的孩子,人生中会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童年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在45岁时会有更大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50岁时认知功能也会表现较差。也就是说,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在40年后之后,仍然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去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去年11月,总理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社会道德文明、尊重保障人权、国家法治水平的体现。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和政策执行力度,严厉打击校园欺凌、暴力、虐待、性侵、拐卖等侵害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当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显然已经意识到校园霸凌对于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然而,《意见》发布一个月后的中关村二小事件,从某种方面也反映出相关不少部门群体还没有意识到该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孩子如何自我保护
中关村二小事件在网上的争论已经白热化,不少网友也频频支招,提醒各方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上至国家立法层面,下至家长孩子需要共同应对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而处在霸凌事件最中心漩涡里的孩子,又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在中关村二小事件的讨论中,一位名为“子凡”的网友认为,“作为妈妈,没有教育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要反抗吗?这么受欺负都不反抗,甚至不敢告诉老师,这样长期积累会让孩子形成心理问题。”
校园霸凌受害者到底要不要“回击”?有不少网友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有网友称:有人会说这样是教坏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是以暴制暴。其实不然。有着欺凌同学习惯的孩子通常都不是偶尔为之,而是长期以来养成欺负弱小的习惯,所以我们坚决不能纵容。另外,面对欺凌施暴方讲道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蛮不讲理的人讲道理,常常很难得到有效的回应。
面对欺凌回击是必须的。在回击的过程中切记注意三点:第一确认对方是故意为之,出于自我保护才可以;第二不可以故意伤害他人;第三事后跟学校老师和家长必须说明事件经过与情况。
不过烟台一位小学校长陈爱芳也有自己的意见,同样代表了不少网友的观点。“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告诉孩子:‘你打他,不要吃亏’。这样不对的,实际上一把刀在你手上,不一定是去攻击别人,也有可能变成伤害别人的工具。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应该在正确的道德规范里面做事,尽量做到与人为善。”
一位反对“以暴制暴”的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对孩子会造成恶劣影响,滋长孩子的暴力倾向。家长遇到此类事件后应该学会理智看待问题,仔细了解情况之后再和校方以及对方家长先积极协商,在教孩子维护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孩子的长远利益。”
在网上其实有不少文章来教导孩子比较实用的应对霸凌的措施,比如告诉孩子不要带过多钱物去学校,不要单独去往校园偏僻的地方,如果他们被霸凌或看到他人被霸凌,可以告知可信赖的成年人或者报警等等。
校园暴力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靠严惩甚至刑罚,未必管用,这更需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将非暴力灌注到教育过程中,并建立霸凌应急响应机制等,合力为孩子们创造安全、无暴力的教育环境。相较之下,跳出法律万能思维和刑罚迷恋,从社会层面去反思这些校园暴力何以发生、怎么杜绝,更有意义。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网上有个火遍全美的小女孩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位名叫milla bizzotto的9岁女孩,在去年3月份参加了一场极限挑战比赛。这是一项由美国海豹突击队设计的24小时极限障碍赛,比赛内容极为惨烈、苛刻,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完赛。然而这个小女孩却令人瞠目结舌地完赛。她强大的意志力正来自于遭遇校园欺凌的不幸经历。她说“我做了个决定,每天都要有1%的进步……你呢?”为了这项比赛,她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天至少投入3个小时进行堪称魔鬼式的训练。为了攒够参赛以及购买装备的各种费用,milla在网上发起了众筹,并在筹款网站上写道:学校中每时每刻都有同学被欺负,曾经我也不例外,但我想鼓励他们反对霸凌,爱护自己的身体,多吃健康的食物,多到户外运动。“现在我懂得怎么反抗霸凌,为自己和同学们发声,我爱我现在做的事,我会永远这样做下去。” milla说。
链接:国外如何反“霸凌”
澳大利亚
政府 学校 社会的合作模式
2003年,澳大利亚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 这是澳大利亚及全世界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它不仅以法律为前提,更强调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参与和全方位的合作,提供评估标准以及提供关键措施和实施策略,帮助解决安全学校建设遇到的实践操作问题,框架分别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学校管理层、校本政策、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9个方面制定了安全校园建设的核心标准。
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
德国
在幼小阶段开展“善良教育”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帮助,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韩国
开通举报热线 开展人性教育
韩国政府连续出台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对策方案, 并开通了举报校园暴力的24小时电话117热线,将学校周围200米内设为警察负责区,并加强学校周围安全巡逻。2014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了《人性教育振兴法》,正式以法律形式规定人性教育成为韩国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必修课,韩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推行义务人性教育的国家。韩国还引入由芬兰土尔库大学开发研究的创新型校园暴力预防项目,包括心理咨询、艺术治疗、角色扮演等。这一项目原定于明年面向韩国小初高普及。
日本
设立第三方机构对霸凌行为进行调查
日本校园霸凌现象出现早、问题多。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日本国会在2013年通过了《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
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学校教职员工接受相关培训,还将应对校园霸凌的表现纳入教师的评估系统。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设立了“校园欺凌问题对策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当学校中发生因校园霸凌问题而出现自杀等严重事态时,该机构具有自行调查的权力,对校园霸凌事件进行调查,防止学校或教育部门牺牲学生的利益。
挪威
政府支持,学校干预,全民行动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为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挪威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