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行”回归,上海医生再续藏地“眼缘”-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今年7月,“光明行”义诊团队由张兴儒夫人潘山女士带队,回到光明行的起点。
12年前,一个名为“慈善光明行”(以下简称“光明行”)的公益活动,首次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开启。参加“光明行”项目的所有眼科医生,都是来自上海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眼科医院的知名专家。
前12届“光明行”活动,上海医生志愿者团队累计义诊患者17871人、免费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1852例,为上千名偏远地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新赢得光明。
四川甘孜佐钦乡、新疆青河县、甘肃甘南、内蒙古大草原扎赉特、四川凉山彝族越西、云南江川、青海果洛、贵州习水、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甘肃河西走廊瓜州……“光明行”走过12年风风雨雨,活动的发起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原副院长张兴儒的离去,曾给“光明行”参与者带来无尽伤痛。但是,慈善之光仍在人们心中。
今年7月,“光明行”义诊团队由张兴儒夫人潘山女士带队,回到光明行的起点。2018年7月28日,上海各医疗单位的13位医护人员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成都集结,历经27小时的车马颠簸,在29日晚上抵达川藏两省交界处的德格县。
此举,既是对已故创始人张兴儒的怀念,更是一次再出发的仪式,光明行再续与藏区患者的特殊情缘。
夜已深,在距离上海2300公里的四川甘孜州德格县藏区,来自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的张伟英医生辗转难眠。作为7届老队员,她又一次走进藏区,参与到“慈慧基金会—张兴儒慈善光明行”白内障复明义诊活动。
让张伟英医生牵肠挂肚的,是一位15岁的女孩,双眼患先天性白内障,她从未看见过一线光明,接下去还要度过人生漫长的黑暗……
女孩名叫扎西旺姆,汉译名“吉祥自在女”。7月30日天蒙蒙亮,扎西旺姆就由哥哥带着,从西藏江达县偏僻的乡下出发,坐6小时的班车,来到德格县医院——光明行义诊现场。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不能开展白内障手术,当得知有上海的眼科医疗队来义诊,很多藏民带上干粮、赶了几百里路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得到治疗。
医生们难掩失望,但扎西旺姆脸上却看不到一丝遗憾的表情——她已经习惯了失望,再来一次打击又何妨,去一次县城,转一下印经院,吃上一碗藏面,回去还是过暗无天日的生活。
当天晚上,“光明行”慈善团队整理一天的工作,得知当天这群上海医生完成白内障手术50台,很多病人都是全白、过熟的硬核病人,医疗组已运转到极限。
“曹西友,我们再努力一下吧。” 7月31日,是义诊的最后一天,一大早的早餐时刻,张伟英就拉着曹西友商量。“那个小姑娘,让许琰医生再仔细做一遍b超检查吧,确认一下视网膜形态是否完整,或者查一下光定位和红绿色片辨色,初步了解一下视网膜的功能情况。” “好!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做十分的努力。” 曹西友爽快地答应。“可是,她已经回去了吧。”一旁的志愿者郭晓龙提醒道。“回去了?有电话吗?想办法把她追回来。”身经百战的张伟英还从未如此为病人着急。
扎西旺姆接到懂藏语的志愿者打来的电话时,她已经坐上离开德格县城的班车3个小时了。“赶紧让她回来,我们等,就算10个小时我们也等她回来。”志愿者原文忠这样回复。
扎西旺姆往回坐了3小时的车,返回医院。
“光明行”团队已为她操碎了心,但扎西旺姆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而腼腆,和所有藏区的病人一样,不悲不喜、习惯了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眼球形态正常,视网膜平伏,晶体无脱位,令人惊喜的是她的右眼还有视力(指数/30cm),手术有望了!
晚上6点40分,扎西旺姆被推进了手术室,张伟英医生为她的右眼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据手术助理徐蔚医生说,局部麻醉的白内障手术会有点疼,可这个小姑娘却一声没吭。7点整,扎西旺姆被志愿者搀扶着走出了手术室,大家簇拥到手术室门前,高兴地迎接“幸运女神”的到来。
平静太久的扎西旺姆,终于哭了,哭得泣不成声,仿佛15年的委屈都在那一刻化为泪水。15年,扎西旺姆迎来了“光明行”,也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光明行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的爱心是真诚的。光明行并不比别人更高尚,我们只是在这有限的十天里,行动起来,把私心扔掉,把爱心拿出来,我们点亮别人的眼,照亮自己的心。爱之光、心之明、善之行,光明行就像藏区天空般纯净。”这是12届光明行老队员宗实的感言。
张兴儒
“光明行”,是上海医生民间慈善项目的一张名片,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界,很有知名度。
今年的“光明行”团队,由创始人张兴儒的爱人潘山担任领队。
潘山感慨说:“做这个领队让我感觉有一种责任在肩上,责任心更大了,需要想的事情也更多了,但是我觉得很快乐。以前我没怎么太深入接触过慈善事业,所以体会并不深,但是这次和团队一起在准备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是无所求,就是奉献,有事情都抢着做。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人心里最善良、柔软的部分,肯定是非常开心的。张兴儒以前就一直说,光明行是大家的光明行,我现在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真心感谢大家的支持,让光明行一直坚持到今天。”
“光明行”的起源,只是一个小小的善念。
医生和志愿者们临时搭建手术室,消毒、器械等问题都想办法临时解决。首届“光明行”,慈善团队在佐钦乡义诊1000余人次,做了18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之后的“光明行”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边缘山区。“光明行”先后获得上海市十佳好人好事、中国公益节最佳公益项目。张兴儒自己也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多项殊荣。
志愿者医生
德格县人民医院只有2间手术室,一间要留作急诊手术,上海医生们,只有一间手术室可用。与这些资深的眼科专家在上海的工作环境相比,德格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在经验丰富的“光明行”队员的安排下,很快,一间符合白内障手术要求的手术室就准备停当了。
在德格县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做白内障手术,并不简单。德格地处海拔3200米的高原,当地人因为眼睛长期受到强烈紫外线的照射,80%以上的白内障患者病情都是全白或者4级以上的硬核。
正当两位大咖医生在手术台上投入地工作时,突然,手术室的灯光闪了一下,紧接着,所有的灯光都灭了,手术室顿时陷入了漆黑之中。“全县停电!”有人首先打探到了消息,手术主刀医生和手术室里其他医生,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手术必须进行下去,渐渐地,手术台亮起了忽明忽暗的手机光线,是所有医生拿起了手机手电筒。半小时后,医院的备用电总算启动。
“整个过程中,邹主任和沈主任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反而安慰等待的手术病人让他们不要着急,告诉助手医生保护好病人的眼睛,关照负责消毒的护士注意无菌操作,提醒工程师注意设备关机保护好设备。”项敏泓医生回忆道。
参与“光明行”,无论是志愿者医生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都抱着慈善之心,在相对艰苦和简陋的环境中,践行着公益精神。
丁慰祖医生是此次“光明行”的门诊组组长,义诊中,他未离开过氧气包,也未离开过他的诊室。和丁医生一样,德格之行,医生和志愿者们克服了高原反应、言语不通和生活习惯不同等各种困难,短短十天(包括路程)中,总计诊疗眼疾患者1267人,完成手术129例,复明成功率达到100%。
许琰医生说:“望着这串长长的队伍,接触到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们不敢懈怠,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对于眼科医生而言,患者手术后重见光明的喜悦早已见怪不怪,但在德格县人民医院的诊室里,看到多年失明的藏民恢复视力那一刻脸上的笑容,当病人合掌向医生道谢时,许琰被深深感动。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