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社会 > 正文

民营医院的“药神”式自我救赎-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8-07-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医疗发达的国家,民营医院已经是公立医院重要的竞争者。
作者|周 洁
营医院又出事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西的梁先生到一家民营医院诊治男科问题。在该医院做阴茎背部神经阻断手术过程中,医生割开患者阴茎表皮后声称,在患者阴茎内发现脂肪瘤,需通过手术去除。随后,医生现场打开手机支付页面,让患者现场转账。几天后,患者觉得自己上当了,前去交涉,医院当即退回了部分手术费。
  这则报道见报后,更多民营医院的违规操作被曝光。比如,每个医生每月创收指标30万~40万元,如能完成,个人月收入会超过3万元;化验结果出来前,化验员会打电话给医生,按照医生的意思出结果。而被称为“全国民营医院同行学习的楷模,民营医疗领域的标杆”,要学习的内容却是如何向病人收取更高费用的套路……
  与此同时,东北民营医院半年亏损700万的新闻见诸报端。一时间,民营医院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做好公立医院的补充

  “如今有一些民营医院,经济压力大,所以对于一些看不死人的病,它就挖空心思向病人多要钱,这是不对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黄翼然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地说,医疗行业的确存在一些乱象,哪怕是公立医院,也会曝出医生吃回扣之类不应该做的事,不过相对来说,公立医院是公益性质的医疗机构,对于医生的经济压力不大,他可以好好把心思放在病人的治疗上;而民营医院则存在很大的经济压力,很难绕过这些问题。但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医疗的宗旨,始终应该把病人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其他利益都应该靠后。”在他看来,如果办院的出发点错了,那这家医院是办不长久的。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作为上海市医改试验田,自2014年开始运营以来,与上海10家著名三甲医院达成合作,建设平台型医院,通过试点医生多点执业,吸引不同医院名医大家、医疗团队前往工作,为来院的病人提供私立医疗服务。黄翼然教授在出任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职务前,是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多年来在公立医院的行医经验,让他在管理民营医院时始终把握住了一根红线——尽全力为自己的病人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医疗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公立医院,因此许多人对于公立医院有着天然的信任。目前我国约90%的病人会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至少在未来十几年,民营医院都无法与公立医院的水平相抗衡。所以,民营医院要讲求差异化发展。”黄翼然教授说。
  在黄翼然教授看来,民营医院的定位就是要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就医服务。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小儿科诊室看上去不像医院,反而像是幼儿园里一间活动室,还配备了各种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游戏,据黄翼然教授介绍:“国际医学中心的小儿科在应对儿童多发病、常见病方面,完全没有问题。那么相较于三甲医院动辄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民营医院就可以成为一股后备力量,而且服务上面是远比三甲医院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黄翼然教授认为民营医院还应该做好公立医院的补充,“治疗病人不只是开大刀,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照顾同样应该引起重视。但公立医院的医生病人多,平时也很忙,手术完了之后的康复就无暇顾及,那么民营医院就可以揽下公立医院没空管的事。”据介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康复护理中心就常常接待从公立医院开完刀转院过来进行康复的病人,由于民营医院病人相对较少,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康复指导,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大大缩短了康复期。
  “民营医院不能等同于骗子。”采访中,黄翼然教授反复提及这句话。这些年,因长期过度医疗,一些民营医院名声不好,特别是两年前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引发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及社会广泛质疑。“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管在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遵循行医的基本准则和专业指南,它就可以提供好的医疗服务,成为公立医疗的有效补充。” 

探索多年找对定位?

  中国的民营医院到底始于何时?在黄翼然教授的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电线杆上贴满的医院牛皮癣小广告,是他对于民营医院的最初印象。但实际上,中国民营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
  1835年,中国鸦片战争爆发前,美国传教士进入广州以慈善为名创办广州痘恒眼科医院,吸引基督教徒,被称为民营“鼻祖”医院,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随后,英国人在上海建起了第一家西医院——仁济医院,紧接着,公济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的第一附院)、宏仁医院,以及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相继建院。上海成为中国民营医疗的大本营。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导了协和医学院的诞生,现代医学教育和美式医疗体系进入了中国。到了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协和,一批医生出走,并接管了当时的民营中央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开国人办民营医院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了旧政府的医疗机构和一些外国教会及私人举办的医院,国家主要实行“统收统支”,民营医疗基本清零。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又开始萌芽。
  1979年4月,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确立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医疗服务;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指出允许个体开业行医合法存在,以补充国家和集体力量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1984年,我国第一家民营医院“广州益寿医院”在广州诞生;同年,我国首家国有民营医院——南浦医院诞生。
  有人将1990年定义为民营医院发展史上的分水岭,这之后,中国医疗市场真正活跃起来,但也开启了“科室承包”泛滥的苗头,广被诟病的医疗虚假宣传也出现了。
  民营医院的又一大变局,则是2000年医保政策的实行。城镇职工医保首先落地在公立医疗机构,这导致民营医院几乎没有了病源。也是从这一年,民营医院分会开始呼吁,取消民营医院营业税。业界估计说,从2000年开始呼吁到政策落地,诞生的民营医院最终有三分之二没有坚持下来。
  在这一阶段,医疗市场的矛盾越积越多,一些民营医院逐渐脱离了救死扶伤的宗旨,2000年,卫生部叫停公立医院承包乱象。同时,卫生部允许自然人申请办院,“莆田系”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5年,企业办医院也开始兴起,部分民营医院真正开始呈现职业化管理,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许多管理者意识到:“医院的品牌推广是靠口碑效应来的。病人还来,是说明收费、服务等等都比较合理。每个人都会比较,如果不好,他不会再来。”
  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地修改完善,一些小规模的公立医院被淘汰、改制,数量缩减,民营医院从数量上逐渐超越了公立医院,也出现了一批能和一流的三甲医院分庭抗礼的民营医院。但业内人士承认,民营医院的短板依然存在,“综合医院中,公立、民营数量差不多,专科医院中,民营就比公立多。但数量只占五分之二的公立医院,卫生人员数量占81%、床位数占78%、门诊量占87%、入院人数占84%……”一些民营医院盲目追求大而全,经营者背负重大的财务投资成本,半年亏损700万元的新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有评论指出,专科医院,口腔、眼科医院这些覆盖专业链不长的专科,一些高素质服务的平台化医疗,特色化的“高精尖”的小而精的平台,日间手术中心和连锁性的全科医学机构将会是目前民营医疗发展的机会。

他山之石
  
  与国内公立医院一马当先、当仁不让的势头相比,国外如美国、德国,民营医院在整个医院体系中占据着诊断量和服务量的绝大部分;哪怕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公立医院为主的国家,私立医院就医条件往往更好,技术水平也更高。在法国,民营医疗机构非常重要,承担了 1/3 的医疗行为,甚至可以说是 40% 的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国医院产业改革特别是探索民营医院出路,国外的民营医院发展之路值得研究。其中,法国私立医疗协会会长杜儒斯曾指出:“中国和法国在民营、私立医院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相同。有政策问题,有对医院的歧视问题等等,但最终都是通过诚信和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而战胜的。”

  法国医疗体系目前有 3 个重要系统,包括法国医疗协会(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法国医疗机构及助人协会(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组织)和法国民营医疗协会(民营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组织)。法国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样的监管。法国有关部门根据每一区域、不同专科形成了不同发展计划。其基本思路是,发展要定量、收费标准要根据不同专科确定不同收费标准、医疗质量要严格控制。

  这就意味着稳定的医疗价格和医疗品质。

  事实上,在医疗发达的国家,民营医院已经是公立医院重要的竞争者。对此,黄翼然教授深有感触,“因为在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与看多少病人关系不大,但在民营医院,采取的是多劳多得的计酬方式,医生的积极性也就高了。而且,国外像手术价格这样的内容都是有明确规定的,病人们的账单也会有医疗保险承担,因此在费用上的争议会少很多。”


  对于民营医院最缺乏的医疗人才,其实大家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纵观全世界的医学院,他们首先是为公立的医疗机构来培养人才,“所以即使在国外,好的医生也往往来自公立医院。”不过,相对于国内高达95%的医院固定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在国外已经成为了惯例。比如美国医师大多独立开业并多点执业,向患者、保险公司和政府收取费用,医院固定执业医师占比不超过医师总数10%。英国则采取“4 1模式”,公立医院医师会有4天在本院工作,1天到其他医院行医。澳大利亚高年资医师大多数是非全职医师,每周在公立医院上班时间固定,剩下的时间就到小规模公立和私立医院兼职,一名医生可在三四家医院执业。
  令业内人士振奋的是,有些政策在中国已经落地。9年前,中国的医师多点执业开始部分试点,3年前,国家卫计委定义,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师与有效注册期内在2个或2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的行为。
  “因此,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充分利用多点执业政策,将医院‘平台化’,联合顶尖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引进国外有特色、且国内相对薄弱领域的专家,融合国际品质的私立医疗服务,实实在在地满足了部分患者的需求。”黄翼然教授补充道,“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如今医院业务收入增长了不说,还创造了临床零投诉的成绩。”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