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社会 > 正文

从被动单到主动单-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7-06-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其实,有多少人是真正从心眼里想主动单?又有多少是因为被动单得久了,找一个貌似主动单的借口来麻痹自己呢?
撰稿|恶少恶言
 
 
       最近随着热剧《欢乐颂2》的热播,对剧中五美的择偶观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似乎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归纳是微博上的一种说法:“安迪是想嫁给安全感,樊胜美是想嫁给归属感,小曲是想嫁给自由,邱莹莹是想嫁给勇气,唯有关关是想嫁给爱情。”
  这个剧之所以热播,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反映了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不同层次、不同出身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历程,让多数都市中青年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所以这当中反映的择偶观也代表了现代人,尤其现代女性的择偶观。
  几个人的择偶观看似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功利,有的人理想,有的人甚至模糊……习惯性地,现在的人会以“政治正确”的方式去指责以樊胜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择偶观,而支持那些追求自由、理想和真爱的。但其实,仔细想想,嫁给物质或是嫁给精神其实是一个冷暖自知的过程。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指责评断?
 
单身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东西(可以是实物,可以是感情等)对于我们的效用满足感是递减的,换言之,我们在极度匮乏状态下所获得的第一个东西对于我们的满足感是极大的——你在极饿的时候获得的第一个饼对你的满足感最大,但你吃到十个饼的时候,你非但不能获得满足,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负担,这个时候边际效用为负数!翻译到日常生活的语言就是,人最缺乏的东西就是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当我们回到欢剧五美的择偶观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她们几个就是一种择偶观——她们都想嫁给自己的资源禀赋中最匮乏的东西!樊胜美的现实是因为贫困的家庭使她格外看重房子和物质条件带给她的安全感;而小曲从小不缺房子不缺吃穿,她行为处事自然不会这么现实,而会更加顺着自己的好恶心意,这个时候房子对小曲是边际效用递减了,但赵医生品位和学识这些东西,可以让暴发户的家庭一夜之间变得高尚而改变自己人傻钱多的阶级标签——这是难怪小曲连其父母都对赵医生格外喜欢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一一列举,但总的来说,几个人其实就一个择偶观“选择自己资源禀赋中的匮乏项,与自己形成互补”。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是他们的背景造成他们匮乏的点不同,观念却是一样的。
  这当中有个例外是安迪,这也许就解释了我们今天的题目,从被动单到主动单。
  安迪和其他人是不同的。其他四个女主角选择的是自己匮乏的东西,所以多数时候人们单身(无论男女)是因为一时间我匮乏的东西有点多,我无法在一个人身上满足我的所有幻想——既要男生霸道总裁舍我其谁,又要随叫随到大把时间陪我忍受我的小脾气,所以古代提出“潘驴邓小闲”;当然男生也一样,又要女生美,又要贤惠会做事;既要独立思考有独立意识,又要对我小鸟依人——当你无法在一个人身上实现你的“匮乏补足”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摇摆,不断地在人群中试错,实在无法全部实现时就去探索你所有匮乏项中权重较大的那几个,然后在不得已的时候抓大放小,求同存异。这个过程中,你是“被动单”,因为你在找,没找到。
  但安迪是一个例外,在剧中,安迪是唯一一个不渴求爱情的女性,她的感情都是别人赶着快把她逼上房了,她勉为其难试试看开始的。如果没有奇点和包子的偶遇和孜孜不倦,她也完全可以美满地一个人生活下去,因为她,不光她,现代生活中正有越来越多的男女开始貌似独立,无所不能,能赚能花,能里能外。放眼望去真没有匮乏的点,按照上面的择偶观,那不是我找不着,实在也是我看不到找的必要呀,我根本就建立不起择偶观来。不信你要是问小曲为什么喜欢赵医生,小曲会脱口而出,帅呀!你问小邱为什么找应勤,小邱会说他对我人好,对我可好了。要是问安迪,为什么喜欢包子,安迪会微笑着,稍微耸耸肩,然后用她习惯性的口吻对你说:不知道,可能,这就是一种感觉吧,我也说不清楚……
  她的确说不清楚,因为她就没有期待过。当有女人开始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修得了电脑,打得过流氓的时候,你的确不曾期待有个人能出现让你的生活中哪一方面立竿见影好起来。但这个时候,让你和一个人固定地待在一起,两个人在一起能够激发的那些好处对于你来说满足感并不高,而大家却会更多地想到要迁就另一个人不同的想法和习惯 ,做事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还要处理两个家庭长辈们之间的关系……收益甚微。收益不大但风险和付出却是很大的(不要和我说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包容他的一切,你扪心自问你不是在做一个你的所得和你的付出的投入产出分析么),难怪很多人开始选择主动单了。结婚平均年龄的上升,离婚率的上升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越是发达的城市,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了。
  如果真的有人主动单,那很好,这是你自由的选择。但眼下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主动单的人开始为主动单摇旗呐喊,而很多被动单的人在这种呐喊中也迷惑了。这种呐喊一般会说1.自由很好;2.你啥都能干为啥要结婚;3.你结了婚的朋友有的不幸福,不结婚的朋友有的到50岁都很快活。
  其实,有多少人是真正从心眼里想主动单?又有多少是因为被动单得久了,找一个貌似主动单的借口来麻痹自己呢?毕竟,这个世界常常用“剩女”这样并不友善的字眼来刺激那些长期被动单的人,使她们时常需要这样的立旗举动以保护自己,告诉无关的吃瓜群众:我不是没人要,我是不想结婚!
  我们谈健康的择偶观,并非一定要说教大家一定要结婚,一定要将就和凑合,只是为了友善地提醒大家真正遵从自己的心声,你如果还渴望两个人的幸福,就不要听别人的蛊惑,不要碍于年纪收入身高这些外物,大胆地去追求真正能弥补你的匮乏感的东西。而你真的主动选择孤独,我们也尊重你,但也用不着拉更多的人和你一起,毕竟,你既然已经选了孤独,又何苦拉别人一起呢?
看得见摸得着好过虚无缥缈
  如果你还期待两个人的幸福,你不愿被动单久了就被麻痹成为“主动单”,那你当然还是要去找。你身边肯定也会有人好心好意地问你有什么要求。这个时候你的择偶观就需要被具体化。常听到的回应是:人好就行;不知道,感觉吧。
  在逻辑当中,有一种条件叫充分条件:只要a,就得b,则a是b的充分条件;另一种条件叫必要条件:如果得到b,则必然有a,则a是b的必要条件。于是多数情况下,别人想问我们的是充分条件,就是满足条件就达标,以此指导帮我们找,而我们自己回答的却是必要条件——你说人好,感觉到翻译过来是,如果那个人是对的,一定是人好,感觉到的,但并非人好了,我就一定要他。这两者的混用是我们觉得相亲介绍总很难成功的症结。也是人民公园相亲角虽然阵势浩大,但却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我觉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从必要条件开始,抓住必要条件,其余的无关大局的问题,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否则,条件往往成为束缚人的工具。
  莫尼卡(化名)是我以前的同事,按前文的说法是标准的被动单久了的女性。好身材娇小,但是经常锻炼,曲线美妙,长相中上,外国投资公司从事酒店行业研究,收入良好,三十出头,从北京调往上海工作以后,圈子改变,因此原本就长期单身,现在更难找另一半。她甚至付上万费用购买了某婚恋网站的高端婚恋猎头服务。
  我问她到底有什么要求呢,她给我列出:35岁以上,未婚,175cm以上,江浙沪人士,长相端正,收入不可以比她低,有房(在外地户籍单身购房受限以后改为有购房能力),且房距她上班的地点门到门45分钟以内,兴趣广泛见多识广,不要我说个什么酒店他都不认识,最后一条:最好有腹肌,就是目测可见可数的偶数块的腹肌(少给我说什么一块也是腹肌呀)。
  客观地说一句,以上的每一条要求都不算特别高,满足每一条的男性也是有一定数量的集合的,但找起来就会发现虽说是每个条件都有相当的集合,但任何两个集合的交集都是很小的。比如35岁以上,还要未婚且有腹肌的人群,多数就只能是健身教练了,但她所能接触的健身教练又不满足收入、见识等其他维度;好容易可以找到有工作、收入满足条件,有房还未婚的人士,但身形就很难满足偶数腹肌这么严苛的要求了……
  虽然我们大家对她的标准都有质疑,但莫尼卡还是将这样的要求提给了她的付费高端婚恋猎头公司。猎头公司不负众望地为她物色到了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的约会对象,每次她去完,我们都一起吃饭等着她分享约会经历,但每次她都很冷淡。
  “那男的进来的时候夹着个包进来,那个动作很女性化,一看就不行”;“他第一次见面就约我去一个画廊看画,一开始我还觉得他很有生活情趣的。可他问也不问我喜不喜欢就给我讲艺术,走了一天我都累死了,他装什么呀……”;“那个人我一眼看上去就不行,我还是相信有眼缘的”。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原先列出的条件都是“必要条件”,没有是不行的,但是有可不一定就行呀。我也不知道约会对象如果不去画廊,走进去的时候没有夹着包而是拎着包或不带包,是不是就更容易赢得她的芳心。我曾经不止一次纠正她,不要认为自己识人看人很准,一眼就知道这个人不行。因为当你一眼就认为这个人不行的时候,你接下去对这个人的态度就会很消极,这种态度注定了这个人就不行,而当这个人注定不行了以后,你就会加强自己的自我肯定“你看,我一眼不行的人果然不行”,最终这会形成一个死循环,而在这个循环中,任何男生都不可能被选中。
  尽管如此,莫尼卡还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要求……后来我离开公司了,三五年没见,再见面的时候,她已经结婚。当我好奇地要求看到底是怎样神一样的人物可以在满足她所有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能有眼缘,把所有充分条件也满足的时候,她笑着告诉我,那个人几乎一条都不满足……真正碰到对的人了,你就会因为ta去改变你的条件。
  当我今天开玩笑嘲笑她原先的条件是多么苛刻的时候,她却不以为然。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她打破了原先的那些条条框框要求,但却不意味着这是打脸。用她的话说,这些条框帮她缩小了范围,未必都要满足,但她朝着这个方向去找,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获得同样性情和审美偏好的人。这比抱着手说“人好,靠感觉”还是要明确太多了。
  回到我们前面说的“择偶观”问题。这世界上有一帮人是不择偶的,他们主动单,他们自己修电脑打流氓,因此对于ta们谈不上什么择偶观;而对于另一帮要择偶的人来说,择偶观中,具体的期望比概念性的感觉有用得多。有期望肯定比没期望强。有具体明确的期望(哪怕仅是必要条件),比等待“感觉”要强得多——因为感觉是要靠相处获得的,但当有感觉变成了开始相处的前提时,这事就本末倒置了。择偶毕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问题,一个无比政治正确健康的择偶观如果指向的人群是小概率,导致的结果是找不到,这毕竟不能说是很健康。好比《欢乐颂》里的安迪和小关,他们都是需要“感觉”的人,别的条件都可以不考虑,但事实上,她们的情路注定是走得最坎坷的。
正确的择偶观,让鸡汤走开
  我们不得不说,虽然感情是带感性因素的。但择或不择偶,树立怎样的择偶观却是应该理性分析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问题。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但凡是鼓励男性辞职创业,女性坚持自由不结婚的文章都会被冠以“深度好文”,在每个深夜被无数创不了业,又想结婚结不了的女孩咬着牙拍着大腿转发着……
  其实我很反感这类的“深度好文”,是因为本来该理性对待的问题,应该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却被他们用几个不知真假的极端个例,或者一些文艺感性的文字给带偏了。在这里,我们分析几条对被动单的朋友,特别是女青年毒害特别大的鸡汤,供大家参考:
 
  排名第五:
  十四亿人,为什么找不到那个ta。(或者:两个人相遇的概念是十四亿分之一),所以要如何如何……
 
  解读:
  你走到街上,随便拦下一个人进行调查,你肯定觉得这是随机抽样吧,错!这叫随便抽样。因为当你踏上去淮海路的车的时候,浦东的人被选中的概率就是0了,而淮海路的上的人被抽中的概率非常高,几百甚至几十分之一。所以不要以为你是在十四亿人中取舍,你其实就在身边十几个人中选,你被动单,选不出来,都是正常的,因为基数根本不够!
  很多女性朋友问起来不无自豪地说自己很宅,并且抱怨身边没有男人。的确,因为样本的扩大工作是你该做的。在她们眼中,身边的同事、老板、客户……都不是男人,只有转角遇到爱的那个和她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只有浑身散发着帅气荷尔蒙的才叫男人。如果你的那个他是百分之一,而你身边你认识的适龄男人都不足100个,那当然选不出一个呀。你什么时候在十四亿人中选了,女的你也选?
 
  排名第四:
  我相信,总会遇到那个人的。所以我不能改变,也不能将就,一定会遇到那个人。
 
  解读:
  和第五名相似,很多人相信“总会遇到”,所以天天就两点一线,自己没有任何努力。不是说一定要将就自己不喜欢的,但至少要不断改变自己。这里同样有个概率问题,为啥你相信满足你要求的人你一定会遇到呢?假设一定会吧,有一天遇到的时候,你几岁?他几岁?他会同样喜欢你么?他还单身么?你还那么美么?你的身材没走样么?……这个时候你觉得你还一定会遇到他么,不在你们最好状态的时候遇到就是徒劳。
  你之所以看到很多人,终于遇到了那个人,一方面原因是没遇到的人不会天天出来;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没改变地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人,而是不断调整自己期望,不断地提升自己,终于有一天,使自己的期望对上了下一个遇到的人。改变自己,改变期望,动态地去找,比守株待兔要可行多了。
 
 
  排名第三:
  我为什么需要改变?我前二三十年都这样,我这个时候改变就不是我了。那我之前那么多年的坚持不是白坚持了么?一个人爱我就要爱我的全部,不爱我的缺点,就不配享有我的优点。
 
  解读:
  首先,你现在要做的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谋求你以后的效用最大化,而你之前坚持与否现在看起来都是沉没成本,与以后是否坚持无关。
  其次,到底心智多么不健全的人才会觉得“一个人爱我就要爱我的全部,不爱我的缺点,就不配享有我的优点”。别人不会爱你的缺点,只会有人愿意包容它、接受它,并且,重要的是希望你可以改进它。每一个人都在做取舍,你要尽量将自己的正效用放大。否则,满足你那么高要求的人很容易在下一个路口遇到一个更愿意改掉自己缺点的另一半。
 
  排名第二:
  我吃得了法国大餐,也咽得下麻辣烫;我hold得住国际大牌,也穿得了淘宝货;坐得起豪华轿车,也hold得住11路公交;我可以专一认真,也可以放荡得让你害怕……一切都取决于你怎么对我。
 
  解读:
  在ta出现之前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是专一认真还是放荡。意思是你的所有状态都因为搞对象而存在?你如果这样说,那一个想对你认真专一的人会不由得在想,你是否昨天正操着11路,坐在路边吃着麻辣烫,并且和别人过着放荡得让人害怕的生活……
  当然,这句话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往往说这些话的人,正在过着每个排比句的后一半。因为前半句根本就不是困难或者挑战,用得着说么。你见过哪个牛人刻意强调自己能屈能伸的?只有屈着的人才强调能屈能伸,伸着的人一直伸着。
 
 
  排名第一:我相信,如果有一天走向了婚姻,那唯一的理由,一定是爱情。(《欢乐颂2》中樊胜美的同事结婚时,大家都在议论这个问题)
 
  解读:
  这是到目前听过的最鸡汤,也最有欺骗性的句子。如果有一天你们走向了婚姻,那爱情一定不是原因,甚至连原因之一都不算。那只是因为你们以及你们的家庭适合在一起生活。
  人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原因更多的不是情感,而是需要法律保护这种关系,因为你怕分开。如果是因为爱情,那你们可以永远拍拖在一起。但你却不甘心,一定要一纸契约。所以你看,你走向婚姻,背后的原因不是爱情,而是你怕分开,不安全。所以,安全感才是婚姻的主要理由,显然不是爱情。
  这是为什么大家谈情可以看感觉,论嫁却要看身家。恋爱可以看心情,结婚却要考虑房价。这也是在择偶观当中要理性对待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说“择偶”而不是“交友”就是我们仍然是奔着结婚的目的去的,而“交友”会宽泛更多。但当你要以结婚为目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小关现在找的那个男朋友并不靠谱。虽然支持小关这样追求真爱,追求自我的感觉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政治正确”的一种选择,但当轮到你自己结婚的时候,你真的可以不论其他,只要爱,只要感觉么?come on 不要骗自己。
  有个形象的比喻把结婚比作“连心锁”,锁的存在难道是因为两块门板相互吸引么?相互吸引还要锁干嘛?因为俩门板要分开,所以才需要锁。
  《欢乐颂2》刚播完, 短期来看,各家都进入了相对稳定和幸福的状态。樊胜美虽然分手了,但却从原来的观念中走出来,生活状态进入了新时期……这也许意味着无论你的择偶观是如何的,无论你是需要安全、归属,还是喜欢自由和品位;甚至无论你择偶或者不择,你是否是主动选择单身——这毕竟都是冷暖自知的过程,重要的是结果说话,最终收获幸福就好。祝福大家!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