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社会 > 正文

全世界都在抢人,这是咋了?-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8-05-2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改变落后的局面;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补充大量高层次人才,来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达国家因经济规模庞大,为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也需要补充大量的人才。
作者|陈 冰

人才争夺是当今世界一场从未停止过的不见硝烟的战争。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2010年,全世界约有2.13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工作和生活,这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3%以上。其中大约有9000多万是技术移民,而且主要流向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

各国求贤若渴

  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高端人才资源的短缺,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国际金融、商贸、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型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世界各国普遍把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争夺的战略重点,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层次人才短缺仍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改变落后的局面;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补充大量高层次人才,来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达国家因经济规模庞大,为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也需要补充大量的人才。这都导致世界范围内高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争夺趋于白热化。
  移民制度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一个主要的方式。美国为吸引外国优秀人才,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论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具有美国需要的一技之长都可优先入籍。还有如《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核心就是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人才,计划每年从国外吸引19.5万名技术人员。俄罗斯也以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技领域人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物质待遇和社会保障,防止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尖端技术人才流失。
  招收外国留学生也成为人才竞争的一部分。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不光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都是它们的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中国进入了一个人才大流动、大循环的时代。
  人才竞争加剧导致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兴起。美国有“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计划”、日本的“创新25战略”、加拿大的“首席科学家计划”、德国的“青年教授”制度、韩国的“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等。

新兴国家加入人才战

  发达国家及部分实力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为了吸引人才回流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相继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人才计划和科技计划以吸引急需的人才,主要内容是提升人才待遇,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如对人才减、免、退、补税提供特殊待遇等,最明显的如中国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直接给高层次人才一定的资金及物质支持。也有一些间接补贴的,如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对自愿回国投资创业的留学生,免除两年所得税及所有固定资产税,泰国的人才回流计划规定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国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如愿意回国服务,政府将适当补给其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费用,平均每人能得到350万铢泰币(约7.8万美元)等。
  新西兰高等教育兼科技部部长彼得·豪德森曾说道:“我们不再单纯把移民当作补充人口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需条件。”现如今许多国家纷纷将移民政策作为吸引顶尖人才的最基本手段。美国的职业移民法规定,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投资移民为优先对象,其家属也是亲属移民的优先对象,让移民制度为国际人才竞争服务。美国的移民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而美国的人口也就3.2亿,差不多15%的人口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放的绿卡超过100万张。
  不光美国,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构成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里面有27%是移民。

  进入本世纪后,欧洲传统发达国家也进行改革以应对竞争。2000年8月,德国正式实施“绿卡工程”,主要吸引外国尤其是印度、东欧等国家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2007年8月法国实施《优秀人才居留证》制度,2008年10月英国正式实施“记点积分制”移民制度,2008年11月,欧洲议会通过了“蓝卡计划”,以吸引那些非欧盟的高素质人才,欧盟希望“蓝卡计划”在未来20年内能吸引至少2000万技术人才。


  韩国不仅是允许外国人到韩国工作,甚至开放双重国籍,允许外国人在韩国参加选举。韩国是国际化非常高的国家,它的总人口不到5000万,但它在海外有500万侨民。韩国的签证种类分得很细,出入境签证、永久居留签证等等,包括允许配偶在韩国工作。这些都对人才吸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一方面,一些新兴的国家,像印度、巴西、菲律宾、俄罗斯,虽然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但采取普惠制来吸引人才。印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了400万张的海外公民卡和700万张的印度裔卡。在上个世界90年代没有实行这个政策之前,印度的软件人才大概只有7000多人在印度,印度在海外的侨民共2000多万,实行了这个政策以后,立即吸引了70万人回国,印度成为软件外包第一大国。
  另外,各国都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关的人才工作签证政策。如美国有3个准许“专门人才”临时入境的计划并设立了h-1b签证,专门短期吸引高学历专业人才。短期工作签证持有者,通过居住达到一定的年限的方式,证明了这种“需求”的长期性,一定时间后可以申请绿卡、申请入籍。在英国工作签证满四年后,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绿卡,五年后可以申请入籍。

移民红利惊人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在享受移民红利。国际移民对移入国的经济贡献非常突出。20世纪90年代,移民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40%。移民创建了美国国内占总量1/4的高科技公司,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之所以雄踞世界领头羊的位置长达半个多世纪,就是因为美国想尽一切办法,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
  除此以外,各国还制定优秀的留学生等“潜人才”吸引政策,所谓的“潜人才”吸引政策,就是通过提供奖学金吸引学生留学而最终吸引优秀毕业生留在本国的举措。这一措施被称为吸引国际人才的“一本万利”的做法。因为外国留学生比直接引进的外籍人才更熟悉国情,相对本土人才则节省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如果不是本国需要的人才,签证到期又会不得不离开,并能带来教育创汇。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招收留学生当做补充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有条件地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在签证和移民上提供便利。目前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加大力度吸引留学生,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所接受的国际学生位列世界前三。
  美国英特尔公司政府事务部主任迈克尔·迈巴什的话就很有代表性:“如果美国的大学造就了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才,那么美国的公司就应该在他们的文凭后面贴上一张绿卡。”美国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把1/3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都给了外国留学生,并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择其优才挽留成为新美国人。最近十年以来,美国每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都超过50万,2006年美国在理工领域共颁发了29854个博士学位,其中非美国公民博士总计有15947位,大约占博士总比例的53%。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副总裁罗伯特·利坦指出,大部分移民企业家并不是来美国投资,初衷只是来美国求学,在美国的大学里获得了最高学历之后,寻找工作,申请绿卡,最终入籍成为美国人,并走上了兴办产业之路。而到2005年,全美各地由移民创办的公司,已经创造了520亿美元的产值和45万个就业机会,这就是美国留学政策成功的最好证明。

ai行业“抢人”激烈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诞生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如视觉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工程师等。而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人才争夺战显得尤为激烈。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科技中心,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如今的合计市值已经超过万亿美元,这使得中国顶尖人才的薪水与硅谷开出的薪水相差无几。

  根据科技招聘网站100offer.com的数据,在中国,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获得年薪30万元人民币(合47,066美元)至60万元人民币(合94,132美元),而拥有3到5年工作经验的团队领导年薪轻松超过150万元(236,700美元)。
  与之相比,根据求职网站indeed.com的数据,旧金山ai研究人员平均年薪为112,659美元,机器学习工程师平均年薪则为150,815美元。一些在美国学成的中国软件工程师目前担心,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可能增加其签证续签的难度;对这些人来说,回国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科技企业表示,他们正从美国大学积极招揽中国留学生,许多企业已在硅谷设立办公室,以吸引顶级人才。
  企业为吸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真是奇招迭出。除去高薪、环境、畅饮、餐补、健身等常见福利外,针对高精尖人才的股权激励、住房福利、子女补充福利等手段都被使了出来。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拥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语音、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有着飞速的发展。据2016年工信部估计,中国需要500万ai工作者来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实际情况是,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仅有5万多名ai从业者。而在人口总量不到中国人口四分之一的美国,却有超过85万名ai从业者,印度则拥有15万多名ai从业者。
  当然,ai人才短缺不仅中国企业要面对,美国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管是对冲基金、科技巨头,还是财富500强的公司都在不惜一切地招揽ai人才。“谷歌几乎想要拿下世界上所有的数据科学家,它比我有钱,因此我们恐怕无法在这方面同谷歌一较高下。”全球第一大上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man group的ceo卢克·艾利斯(luke ellis)抱怨道。
  的确,这就是一场“军备竞赛”,你投入的资源越多,你取得领先的机会就越大。人工智能智库乌镇研究院院长张晓东表示:“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谁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谁就赢了。”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