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 正文

红旗渠:太行山的“人工天河”-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21-04-0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红旗渠记录的不仅仅是那段艰难的岁月,更是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记者|周 洁


1965年4月5日,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彻底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评价,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个美丽的中国故事。它记录的不仅仅是那段艰难的岁月,更是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生命之渠”如何铸就


  红旗渠纪念馆新馆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年三十,一老汉起五更爬上黄崖泉,挨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出村接时天黑路滑被石头绊倒,水洒了个精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上吊自尽了。

  “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这曾是林县人用水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

  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4个月就遇到了大麻烦。炸过的悬崖,山石松动,不时掉下的石头造成人员死伤,有人提议渠不修了。

  以任羊成为首的凌空除险队站了出来,修渠得以继续。“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一次,吊在半空的他被飞石砸到门牙,他掏出手钳一把拔掉,继续除险。

  凿通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洞中岩石非常坚硬,锤一次钢钎只能留下一个白印。没有大型施工机械,300余名青年勇挑重担,担当起钻挖青年洞的艰巨任务。他们喊出了自己的口号:“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

  苦战17个月,他们终于凿通了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青年洞,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的壮美诗篇。林县人一锤一钎建成了红旗渠。

  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逢我国困难时期,物资匮乏,甚至连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简单工具也很缺乏。但红旗渠工程建设过程中,林县县委明确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

  林县人自己烧石灰、制水泥、造炸药,主动出工出力、自备生产工具,自带口粮、自建营房、自搭炉灶。据统计,修建总干渠和三条干渠所用的资金共4236万多元,其中79.8%是自筹的;劈山开渠需要大量炸药,修渠过程中共使用炸药2740吨,其中林县人民自己就制造了1215吨;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己制造5170吨;共用石灰14.5万吨,全部由各工地民工自己烧制。

  红旗渠修建历时10年,林县50万人,有30万人参加了修渠工程。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其中,81名修渠民工为实现梦想,无悔血洒太行,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才17岁。

  正是凭借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林县人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个渡槽,垒砌1515.82万立方米土石方,一座包括总渠、干渠、支渠、毛渠在内的全程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在太行山上。

  红旗渠建成后,林县410个村受益,彻底改变了干旱缺水的命运。林县人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夙愿。


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1990年3月,红旗渠总干渠通水25周年时,林县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红旗渠精神浓缩为16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一渠绕群山,精神撼天下。在当地百姓心中,红旗渠是生命之渠、希望之渠。红旗渠精神,更是林州人的“传家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奋发图强。

  张益智出生在红旗渠全面建成的第二年,耳濡目染之下,他的身上也流淌着红旗渠精神的血液。16岁出门打工的的他,始终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苦了10年,终于开办建筑公司独当一面。

  2012年,在当地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号召下,张益智接手家乡几乎废弃的万泉湖景区。没想到的是,投入5000多万元后,一场洪水让前期投入化为乌有。张益智没有自暴自弃,他很快接受了现实,发动所有力量,大战一百天后,景区焕然一新。

  现在,景区修了30多公里山路,绿化2万亩荒山,还建有高标准民宿,一片光秃秃的石头荒山真正变成了湖清林秀的风景区,每年迎接数十万游客的到来。

  李广元是从农村铁匠铺起家的林州钢铁大王,做钢铁生意起家的他,却在年过六旬之后,又进军电子级玻璃纤维制造。“干就干世界最先进的、最好的,要跑到国家和世界的前列。”这正是红旗渠精神在这个钢铁汉子身上的传承。

  仅用4年时间,李广元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当然,这还不够,李广元的目标是超越。

  这些林州人的事迹,是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延续。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州从1990年起,对红旗渠进行改造,使之从一个单纯的人工建筑转变成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文化景区,吸引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来此地参观。红旗渠贯穿两岸的村落,不仅脱了贫致了富,有的成了“网红村”,有的还是乡村振兴示范村。

  日本访客深谷克海曾先后12次造访红旗渠。他认为,红旗渠精神加上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就是世界发展的方向。不少来自国外党政机构的学员到这里,希望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的秘诀。

  毫无疑问,红旗渠承载着历史和初心,而一钎一炮锤炼出的红旗渠精神,则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记者 周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