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特稿 > 正文

群文工作众生相: 五加二,白加黑,今天明天每一天-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7-09-1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兢兢业业的闵行区群文工作者们,用工匠精神夯实地基,撑起梁柱,架上屋顶,打造了璀璨辉煌的群文宫殿,让市民朋友们一畅其情,在自己的舞台上尽兴表演。
记者|孔冰欣
 
       群文工作者是什么样子的?
  闵行区群艺馆馆长、合唱节负责人傅晏老师快人快语:“干群文这一行的,就是五加二,白加黑。”
  沪剧节负责人、闵行区群艺馆朱伟忠老师开玩笑:“要求年年有进步,我真的是睡都睡不着喽。”
  闵行区文广局江莉莉老师也说:“得不断求新求变,找准人家喜欢的点,别让市民一提起群文活动就觉得土,或者更‘惨’,落得个被老阿姨‘嫌弃’的下场。
  台前看热闹,幕后有门道。文化干事的365天,比记者能想象的更辛苦。有疲累,有牢骚,但是,他们终究无悔,因为,“辛苦的是自己,幸福的可是大家呀!老百姓一说好,我们就想,算了算了,各位朋友开心就行啦!”
下沉基层、落地生根
 
  闵行区共14个街镇,而群艺馆十几个业务骨干,每年全部都要下沉基层、对接基层。平时的辅导暂且不论,很多比赛都是放在双休日举行的,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彻底变成“五加二”的工作模式,能够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免就少了。不过,把手头负责的事情抓好,永远是群艺馆老师们的“当务之急”。
  以合唱节为例。贯穿全年、落地生根,各社区文化中心的大门为合唱团队敞开着,专家指导、专业培训为合唱团队准备着。群艺馆近年来招贤纳才,吸引了很多毕业于专业院校的80后,其中,小伙子耿贝与基层合唱团混得烂熟。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本来对合唱并不十分精通,然而,经过近年来的锻炼,他从外行晋级内行,去年市民合唱节百强团队,他培养的一支“劲旅”拿了第一。耿贝的老师、上海音乐学院的王燕教授在为闵行区提供了不少关于合唱大赛的真知灼见后,表示应该让更多专业人士的知识技巧、资料资源发挥作用,建议成立一个运作机构去组织、整理、调配——众志成城,直挂云帆,筹建合唱艺术中心的想法遂应运而生。而自中心成立后,乐谱资料、辅导体系、合唱资源、场馆设施“百川纳海”,不仅提供资料查阅、专业指挥服务,还可为合唱团队量身定做曲目,进行参赛辅导等等,优势集聚效应显著。
  傅晏老师对记者表示,做群文工作,一定要把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透。比如筹办合唱节,就得想好怎么把所有人员安置好座位,怎么指挥上、下台,怎么解决如厕问题,怎么保管参与者的随身物品,怎么保证足够的休息室,怎么在阿姨爷叔发生争执的时候当老娘舅,怎么在表演结束后召集人手重新“搭台”拍集体照……桩桩事体规矩定好,事先踩点做功课。“我们发明了‘顺时针走台法’,并尽量让年纪大的参赛者现场少走几步路。有一年静安某残疾人合唱团坐着轮椅参加比赛,为保障进出方便,索性把他们安排到最靠近舞台的地方。”
  2013年9月,合唱节梅赛德斯之夜前的“最后一战”让群艺馆的老师们回忆起来既“心有余悸”,又隐隐骄傲。“当时光分票就分了8个小时,‘梅奔’里几万个座位,群艺馆才十个人左右分票……“分票的时候是头晕眼花手抽筋,但看到现场井然有序,心里是自豪的。”
  只要做个有心人,群文工作“形势一片大好”。近年来,闵行区群艺馆牢抓群众文化创作,“激情闵行,五月巡演”广受好评,区里优秀的文化节目,推送到闵行社区的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文化惠民。“还是要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作力,比如阿拉傅老师个人原创的声乐类节目,连续三年获得市级大奖了。其实只要你下功夫,受众自然会捧场的,我前年在家里排练一个上海说唱的节目,儿子听了觉得很有噱头,让我再来一遍,而他本来对此兴趣不大的。” 朱伟忠说。
  朱老师由衷感叹,“民间力量不容小觑。”原来,闵行不少沪剧沙龙的负责人都是老板,他们宁可花点钱,请乐队伴奏、组织表演,一方面自己过了瘾,另一方面让附近百姓、沪剧剧迷享受到同道知音的“文化加餐”,一举多得,实属可贵。做群文工作,看到这种自发的水乳交融、心有灵犀,会为那份不知不觉的体贴、默契而感动、敬佩。
  闵行区文广局江莉莉也向记者反映,“文化活动对社区具有正能量引导力。” 马桥镇合唱队曾经吸收了一对热爱合唱的外地夫妇,不料妻子突患疾病过世,丈夫大受打击,郁郁寡欢。见状,合唱队主动帮助料理后事,有什么活动都拉着他参加,等于是一点一滴地为他做心理辅导,排解忧伤情绪。
当大妈的交心人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和“广场舞大妈”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全程跟进广场舞项目的江莉莉老师笑了:“在浙大念书的时候,研究的方向是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所以我妈起先一直吐槽我——你现在的工作,好像和你大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啊,反倒更像宁波老家某某乡的村干部。”
  可以说,最近几年,江莉莉与闵行区广场舞阿姨的交集,可能比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一些。在她眼中,阿姨们是质朴的——“实施文化广场改造的时候,有一群阿姨不让装灯光的师傅走,师傅打我电话‘求救’,后来才发现是阿姨舍不得,希望能帮忙把附近另一块空地一并改造一下。”是拼搏的——“有几个团队的阿姨蛮要强的,为了排好动作,身上带点青青紫紫不响的。”是自律的——“阿姨们对自己有约束力,讲道理。中考、高考前的半个月,她们就主动‘偃旗息鼓’,不出来跳了。”是会暗暗“别苗头”的——“有一次我接到‘情报’,说某广场舞团队涉嫌‘作弊’,经过调查,实际情况是那个团队全职妈妈比较多,年龄偏小,不乏文艺活动爱好者。老阿姐们看了,估计是觉得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啦;后来一劝,也就释然了。”
  阿姨们千姿百态,但,绝非面目可憎的刻板印象。相反,江莉莉认为,“大部分广场舞阿姨,素质都挺高的。” 比如虹桥镇金虹桥舞蹈队队长倪晓韵表示,“进团队,是有标准、有门槛的。不仅技术得过关,还要高度配合社区的工作,不能干扰、妨碍他人,不能影响到我们这个集体的声誉。”再比如,莘庄镇有个团队,成员虽年逾花甲,但舞蹈编排、服装配饰非常新潮,一问方知,团队负责人特意拉来了小区里当过舞蹈老师的“金牌外援”帮忙指导排练,后来似乎的确进入了当年前三。其实奖金就几千块钱,买队员的“行头”都不够,可是老阿姨们嘻嘻哈哈,“只要大家觉得我们跳得好,就有面子了,心里开心!”受到启发,江莉莉与合作企业一商量,又增设了“社区公益回馈金”,凡进入决赛的团队,都可以拿到一千元的回馈金。此外,闵行每年举行星际广场团队评比,多参加比赛多积分,若有投诉就扣分,最后评出几十支优秀的广场舞团队,直接发放几千至上万的经费,让街镇帮忙购买衣服、道具等。这下,阿姨们跳舞的劲道更足了。
  闵行区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市民文化广场管理的探索实践,获得了市里的肯定,还被文化部邀请做过交流。今年年初,一些被挑选上的“闵行大妈”在各街镇领队密集的舞蹈动作训练后,迅速上阵,与黄豆豆在东方卫视元宵晚会的彩排现场“珠联璧合”,圆满地完成了节目的录制。巧的是,元宵晚会彩排时,央视春晚导演正好也在现场找“灵感”,广场舞阿姨在舞台上的出色表演,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因而,阿姨们得以“登堂入室”,直接晋级春晚。
  “群文品牌活动要走出去,多给团队交流的机会。”这是领导的嘱咐,闵行区群文工作者也确实做到了。2016年,广场舞比赛与台企合作,企业召集了在沪的台湾青年与白领,以及台湾本地高校的学生,让他们在上海的“擂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舞动了海峡两岸。展演的时候,中国好声音的导演慧眼识珠,尔后“好声音”赴台巡演,便直接挑了闵行新虹街道的广场舞团队协同配合演出,获舆论广泛关注。
  江莉莉说,“去年,我们还跟中国国旅洽谈过,希望把闵行最优秀的团队带去日韩游一游。”她微笑着补充,“我之后去街道上课,好多其余团队的阿姨纷纷强烈要求,我们也很好的!请老师有空多来看看我们的节目,也让我们上上春晚呀。”
  干群文这一行,就是要“深入人心”。如今,与江莉莉同一个办公室的90后小年轻,也能和阿姨们从一开始的“沟通有代沟”,到现在的“有情、有理、有度”。“小姑娘跟我开玩笑,哎,江老师,我妈说自从我工作后,变得老练、‘泼辣’了不少呢。”
  记者随手点开闵行区文广局、闵行区群艺馆的微信公众号,但见文化活动琳琅满目,一片花团锦簇,可知幕后的群文工作者们,绝对是用功发力的。“我曾经当过老师,坦白说,有些课程,或许十年内教学大纲都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现在做群文工作,每年都要想怎么能为市民服务得更好,怎么让大家永远保持新鲜的热度。好在,经过我们的努力,区里的群文工作越来越为人所熟知、认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表示看好,建议我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多支持。”
兢兢业业的闵行区群文工作者们,用工匠精神夯实地基,撑起梁柱,架上屋顶,打造了璀璨辉煌的群文宫殿,让市民朋友们一畅其情,在自己的舞台上尽兴表演。感谢这些幕后的工作人员,正因为他们,群文之花才能开遍闵行,蔓延申城。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