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文化 > 正文

“盐溶于水”,上戏课程思政“出圈”-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21-12-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之本然。课程思政建设在艺术院校的开展,是艺术之天然。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上戏之自然”。
记者|王 煜


  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的“416女团”火遍网络、学生红色文创作品在不少人心中“种草”、教师的精品课程飞速“圈粉”……你能想到吗,上海戏剧学院的这些“出圈时刻”,都和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息息相关?

  在上戏的理念和实践中,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把思政内容加入课程,更不是对课程本身的消解;而是像“盐溶于水”一般,将思政融入课程的方方面面,让本来就有机统一的二者结合得更加紧密,促成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然理念”的确定逻辑



  “课程思政”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其内涵指向始终是教育、艺术和上戏自身的本质要求——上戏对此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关的“三然理念”。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之本然。”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表示。德国哲学家雅斯内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对教育的共识。

  同时,课程思政建设在艺术院校的开展,是艺术之天然。谢巍表示:有些人认为艺术是“价值中立”的,这显然是没有搞清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艺术既然属于意识形态,就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天然就具有价值导向。艺术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具有天然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教育本然”和“艺术天然”为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了逻辑起点,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上戏之自然”。从诞生之日起,上戏就抱着“为国家聚戏剧英才”的初心,极其注重对学生人格的陶铸。1945年,首任校长顾仲彝在学校成立时就明确:剧校培养的人将是时代巨轮的推动者,是引导大众走进“礼义廉耻”境遇里的领导者,是人民大众的导师,是民族的灵魂。

  之后上戏老校长熊佛西提出:“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拥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本校的训练体系,不仅仅是授予学生专门的戏剧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他们如何做人。”这段话被上戏师生奉为“百字箴言”,镌刻在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红楼的墙上。上戏的校训“至善至美”,与之一脉相承。

  近年来,部分艺人的失信、失德行为引起社会关注,也对艺术院校培养人才的工作提出了警醒。“2020年,我们明确地提出了‘品德正、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品德正’作为首要目标,既是源自上戏教书育人的传统,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谢巍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他看来,在上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是额外增加的一件事情,而是一种自然传承。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这是上戏人灵魂深处的基因,是上戏内在的、有机的、必然的育人使命。

  教育本然、艺术天然和上戏自然三者统一的“三然理念”,成为上戏指引自身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思想。该理念一经提出,很快获得了上戏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原因在于,上戏的许多专业课程原本就有思政元素,只不过之前没有人主动发掘,它们蛰伏在那里;现在上戏人要做的是把它激活、唤醒。上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从无到有”,而是“发现传统”“发现内涵”的过程。

  2021年12月1日是上戏76周年校庆日,当天,全国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坛在上戏召开,29所高校参会。在论坛上,谢巍将“三然理念”与兄弟院校分享,激发了广泛的认同与思考。


红色底色与五彩纷呈


  有了基础的逻辑认同,还要有与之匹配的行动方案。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指南》正式发布。《指南》按表演导演类、编导制作类、戏文艺管类、设计类等专业类别,归纳出课程思政重点教学元素一览表,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民立场、文化自信、美学品格等,每个专业类别又有所侧重。

  《指南》凝练课程思政元素的同时,上戏人近年来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如何真正把这件事做好。

  “政治认同必须旗帜鲜明、贯穿始终,红色始终是我们的底色,但课程思政并不能用底色代替全部。”谢巍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教育、文化和艺术都是多元的,课程思政不仅要解决政治认同问题,还需要培养艺术工作者的多种素质,一切与学生成长成才有关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应该是课程思政的内容。“我们既要防止课程思政的‘泛化’,也要防止课程思政的‘窄化’。”

  思政与课程,当如“盐溶于水”,而不能让思政变成浮于课程表面的“油水”。如果只是在课程里生硬地加上一些思政内容、一些“标签化”的表达,这并不是真正建设课程思政,而且带来的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还要避免课程思政建设对各门课程专业性的消解。”谢巍表示,课程思政不是把所有课程都变成思政课程,不能把专业课上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让课程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层面。课程的专业性与价值引领应该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矛盾。“艺术教育要保证红色的底色,还要有在此基础上的五彩纷呈。”

  上戏胡佐团队的《舞台设计技巧与方法》是“盐溶于水”的一个典范,该课程入选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其中的一个片段让谢巍印象深刻。在这个片段里,胡佐讲述了他在越剧《山海情深》里的舞台设计案例。剧目讲的是上海援助贵州开展扶贫攻坚的故事,舞台设计运用了大量当地盛产的竹子的元素,简洁空灵、线条流畅,既有苗寨山乡的古朴,又有当代艺术的时尚简约。

  胡佐在授课中告诉大家: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灵感,在于他十年前就曾到过剧中的原型地点,十年之后的当下他再次走进贵州的大山,发现当地在上海的对口支援下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这种源自内心最直接的情感,促成了他的成功创作。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完全不用刻意地加入思政内容的表述,学生也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和认同党和国家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对于落后地区的巨大帮助。与此同时,他们也获取了专业领域的知识。”谢巍说。

  这样成功的尝试还有不少。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5年以来,上戏两门课程及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三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各院系相继推出了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有的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独幕剧、美术作品等形式,践行党史融入课程思政。2020年,近900名上戏师生在线观摩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党课”,来自上戏六个党支部的七名书记、副书记分别进行了课程展示。

  显然,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上戏采用的是小班化精品教学,师生相处的时间、频次与深度远远超过一般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上戏从教师思政抓起,让相关理念在教师身上落实,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式。

  教学、实习和毕业剧目的选择同样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上戏正在建设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剧目库,并计划与全国兄弟院校合作,达成资源共享。上戏也在推进于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实现从讲台到舞台的无缝衔接。


“出圈”的课程思政


  周恩来、邓颖超之间的革命爱情与海棠、茶叶有怎样的联系?鲁迅喜欢吃的零食放在你的面前会包装成什么样子?2021年12月,如果你走进上戏华山路校区端钧剧场一楼大厅,凝视和触摸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以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以上“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作品展”中呈现的,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上戏学子中积极回响、影响社会的缩影。

  这样的特色实践在之前已有丰硕成果。上海有1000多处红色文化纪念地,是一座红色之城、光荣之城。将红色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获得更多青年的共鸣。以此为初 衷,近年来,上戏创意学院将专业 课融入思政内容,在党总支书记 方军和艺术设计类、艺术管理类教师 的带领下,在红色文创方面做出尝试, 把学生的文创课程与红色历史、红色 人物、红色展馆关联起来。

  这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只是一 个课程作业,但创意学院副教授陈晔不想“纸上谈兵”。“我和他们很坦率地说:在学校里,老师对你们的评语往往还是以鼓励为主;但是,出了学校,在社会上,作品还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所以,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这次是站在一个甲方的角度,来要求他们这次特殊的作业。”

  学生们的回应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意料。有一些同学选择去宝山的淞沪抗战纪念馆,他们本想参观完以后顺便郊游,没想到,一进场馆,就被呈现的故事深深吸引,当即就给陈晔发微信感叹:“老师,这个地方实在太燃了!”他们一待就是整整一天,将里面的故事、展品细细研究,最后还自发剪了一个小视频分享给大家。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学生们真正地沉浸其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可贵的是,这些红色文创作品还真正地走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比如田汉文创中的那本书,里面除了收录他作词的国歌、《毕业歌》,还有他作曲的《上海戏剧学院校歌》,人们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这些曲子。它已经被创意学院当作一款新生礼物,陪伴学生们的整个大学生涯。再如学生创作的“初心系列”杯子,被学院党支部定制,教师人手一个,时刻铭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0年疫情的网络授课期间,上戏创意学院副教授杨青青结合视觉传达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转媒体艺术设计》与《艺术现场》两门专业课程,带领学生推出大型公益活动:以“饮水思源”为主题的思政文创设计展。学生们以中国精神的“人、物、事”为主题,设计了数千款的思政文创作品,作品的载体是各种水器,如水杯、水壶、水瓶、饮料瓶等。学生们将这些作品的设计原稿无偿奉献社会。

  2021年冬天,来自上戏的“416女团”红遍各大视频网站。住在上戏416寝室的这5个姑娘都是上戏京剧表演专业的学生。2021年4月,在毕业汇报演出当晚,她们首次在镜头前用戏腔翻唱了古风歌曲《赤伶》,分别使用程派青衣、梅派青衣、荀派花旦、老旦花旦等唱腔,以一人一句的形式,将歌曲演绎出优美而又有层次的意境。随后,女生们持续推出戏腔翻唱的古风作品,即使是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也不时相聚共同录制视频,逐渐积累了很高的人气。

  比起“爆红”更让她们有成就感的是,很多粉丝看了她们的视频后开始主动去了解京剧,感受到国粹的魅力。上戏对她们也给予了积极肯定,即使她们中的4人已经毕业,学校还是为她们颁发了“创新传承奖”。

  在谢巍看来,能得到网友们的肯定,缘于她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十几年的勤学苦练;上戏的课程思政建设一直强调的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也带给她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记者 王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