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艺人的收入-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阅读提示:单田芳有一本自传叫《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个人史。
作者|苗 炜
评书演员单田芳,有一本自传叫《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个人史,记述了东北光复、长春围城、“文革”武斗等历史事件,当然也记述了一个艺人的成长。单田芳在这本书里提到他妈妈王香桂的时候,总说一句话叫“鼓槌一响,黄金万两”,什么意思呢?他妈妈是明星,只要市面上太平,能在茶馆里说书,茶馆里就座无虚席,家里的收入状况就非常好。书中有一个章节叫“我家的鼎盛时期”,说的是解放初期单家在沈阳的生活。当时沈阳北市场的饭店和娱乐场所总是高朋满座,王香桂在茶馆说书的生意也非常好。父母每天都忙着挣钱,挣来的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维持日常开支,另一部分要把纸币换成戒指银子袁大头,换成黄金。单田芳的一个工作就是去买袁大头。经历过战乱和无政府状态的人,经历过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人,都不太相信纸币,都觉得金银才是最保值。
1954年冬天,单田芳拜李庆海为师。这个时候,说书艺人基本上还是原来跑江湖的生活方式。1949年到1955年,政府有特业科,到哪里去演出要开个介绍信,有了介绍信就好办事。到了1955年,说书艺人不能随便流动了,艺人开始登记,写履历,文化局存档,成立曲艺团,派干部来管理,有组织了。单田芳当时在鞍山,就落在了鞍山曲艺团,曲艺团中的学员大部分还是艺人的子弟。1956年春节大年初一,单田芳在鞍山的前进茶社第一次登台,说的是《明英烈》。他当时的演出时段是板凳头儿,就是中午场和晚场中间的下午场。这一天演出顺利,挣回来四块两毛钱,什么概念呢?当时大米一毛八一斤,猪肉四毛五一斤,鸡蛋三分钱一个,一天挣四块多钱,一个月收入可达一百多块。
1958年,曲艺团走向文化单位编制,在评定工资的时候,单田芳被评为第五级,每月工资84元。他妻子王全桂的工资是98元。许多老演员拿的工资比单田芳高,但演出效果远比不上单田芳。关于艺人如何被改编成文艺单位的员工,有一本书叫《个体与集体之间》,讲的是1950年代1960年代评弹艺人的故事,当时的评弹名角,一天演四场,一个月能挣1000块,可纳入文化单位,工资最多就能拿到两百多块,当时大学名教授的工资是每月三百,艺人是不能超过三百这条杠杠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评弹艺人还是加入了集体,原因有二,一是收入虽少,但基本保障还是有;二是担心,要是不加入集体,恐怕以后没有说书的地方。到1962年,对文化事业的管理更为严格。凡传统书目一律停止,都要说新书。单田芳说过《草原风火》《新儿女英雄传》《战斗的青春》《林海雪原》等,他的师兄杨田荣,被邀请到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每到中午,师兄的声音就覆盖鞍山地区,单田芳很是羡慕,一个茶社里的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就要借助广播电台这样的传播手段。评弹在这个时候也担负起宣传任务,当时评弹最受重视的曲目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单田芳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跑江湖单干,他们去了营口的田庄台,单田芳从1963年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除去花销,存下4600块钱。这是1963年的4600块钱。单田芳继续从田庄台到苏家屯,再到盖县,他形容这段单干的经历用了四个字叫“火穴大赚”,走穴非常火,赚了很多钱。然而,文化管控不会让你这样走穴,营口文化局收到指令,像单田芳这样的演员属于黑户,必须停演。迫于这种压力,也为了照顾儿女上学,单田芳又回到了鞍山曲艺团,工资涨了一级,每月98元,单私自走穴,罚款800元。单田芳在这本自传中说,回鞍山曲艺团是一生中的大错,回去赶上“文化大革命”,栽进了火坑,如果在外面跑江湖,就能躲过“文革”这场横祸。这个想法未必准确,管天管地的人,也能管得住江湖。
※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