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专栏 > 正文

音乐与重复-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4-10-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个初次听上去很随意的乐章可能在第二次听时产生深刻的意义。
苗 炜
 
 
  我家楼下有一个广场,每天早上聚集一批老人家唱歌,有乐队,有不同声部,有指挥,他们唱的曲目包括《歌唱祖国》、《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等,都是我小时候参加红五月歌咏比赛常备的歌曲。
  有一天,指挥教老人们唱《好汉歌》,结尾的时候要发出豪迈的“哈哈哈”的笑声,老人们“哈哈哈”“哈哈哈哈”地笑,指挥说,笑得太整齐了,要错落一些。我跟着老人们也哈哈了两声。但是,老人们对《好汉歌》没什么热情,学了两天就放下了,接着唱那些革命歌曲。我不知道这些老人为啥喜欢重复,不过,我自己听的音乐也经常是重复——u2、酷玩、披头士、皇后乐队等等,来回听。我决定做一番研究,看看音乐与重复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家了解到人们对他们经历过的东西会更有好感,罗伯特·扎荣茨(robert zajonc)的“单纯接触效应”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接触到某种东西的时候,会更加喜欢它们,即使他们完全不记得之前见过这些东西。这种效应也会延伸到音乐欣赏中。
  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重复性音乐。美国电台的热门歌曲中往往包含一段重复几次的副歌,而人们又会反复去听这些本来就已包含重复曲调的歌曲。据估计,人们听音乐时有90%的时间听的实际上是他们之前听过的东西。那些曲调还会卡在我们的脑海里,循环播放。简言之,重复性是音乐的一条相当普遍的特征,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
  实际上,重复性与音乐性之间的联系如此强大,大到可以戏剧性地将明显非音乐的材料变成歌曲。圣迭戈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戴安娜·多伊奇(diana deutsch)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话语转歌曲的错觉。通过重复播放一句话中的某几个词,可以产生音乐般的听觉感受。顺序完全一样的声音既可以听成话语也可以听成音乐,仅仅取决于是否重复。重复可以改变你将所听的声音片段判定为音乐的感知回路:不是思考它与音乐相似,或与音乐相关,而是在经验感受中那些字词好像是被唱出来的。事实上,音乐性倾听的意义就包括想象中的参与。重复多次之后,你对熟悉的声音会产生联想预测,将已听到的声音补充完整的冲动几乎无法抵抗。一个初次听上去很随意的乐章可能在第二次听时产生深刻的意义。
  重复还可以令人专注于听的细节。试试重复去读一个词,你会发现读着读着读音和词义本身似乎分离了,这是一种语义饱和效应。词的意义逐渐消失,而它的发声慢慢凸现出来。重复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倾听方式,令你直接面对字词本身的感官特性。这与人类学家的研究有相似之处,因为不同文化中的仪式也是一系列动作的重复,这种重复将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感觉的细节上,而慢慢淡化了动作本身的实际意义。通过重复,人在仪式中逐渐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在仪式之外,个人的动作和姿势通常是融合在一系列事件中而被理解的。而仪式将注意力从总的动作模式转向独立的姿势上。重复令一套动作变得更加细微,更加明确,而且就像在音乐中一样,令人想要参与其中,融合其中。
  重复使按照某种次序出现的声音听上去不再像是一种客观内容的呈现,而像是某种拖拽着你的力量。它捕捉到了音乐的次序路径,使音乐变得像是你在“做”的一件事而不是你“感觉”到的某种东西。在重复中,我们概念中的“音乐性”产生了,它在我们的脑海中刻出了一个熟悉的、亲切的回路,让我们有机会在每一个乐句响起的时候去预想,去参与。正是这种“被音乐演奏”的体验创造了与这音乐、与别人相通的感觉,至少在这首歌的时间里,你实现了一种超然的联结。如此说来,我和老人们都不是要欣赏音乐,而是喜欢“重复”。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