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的热搜艺术-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你还记得这些年来有多少年轻艺术家在拍卖行忽然千万成名,后来大画廊透过高规格公关与网络媒体策略宣传个展的盛况,后来呢?
安迪·沃霍尔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这个时代似乎已经越来越接近这预言的现实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当社会进行到看似开放而公平的时代,每个人也只有15分钟冒出芸芸众生一个头的时间。成名被重新定义了,它是15分钟的热度,是这个数字网络时代机制下必然的结果,一切与思考、作品无关。
透过这次拍卖的表现,kaws这位极具时事判断力和公关执行力的卡漫艺术家,以非常短的时间从西方热到东方,仿佛打了一场时代宣示胜仗。一亿多元港币的成交金额完成一个瞩目的标签,似乎是现在要让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瞬间成名的重要技术了。这个卷标足以让媒体在传播上有了明确的标题,因此铿锵有力。果然,隔日网络平台以海量推送的趋势,超越了艺术新闻的范畴直达时刻依赖网络自媒体的网民眼中,成了新一波热搜标的。上热搜一直是演艺圈行之有年的伎俩,无成功作品却靠几天热搜而成名的明星,很快会因此上新一季节目,或去巴黎、纽约蹭时尚圈的红毯,因为广告商和投资人只看流量,在这流量还无法辨识真假与转换率的时代;拍卖隔日以高价拍得作品的美国年轻歌手露脸,拍卖公司和艺术家点赞,有种一家人的惺惺相惜,彼此又推波助澜了一把对方自媒体的流量。
放大格局去看,我们就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拍卖公司近年来的生存之道的转变:它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纯粹艺术品转手的平台,而是先把自已做成大事件聚焦核心,先成为艺术圈借以成名必需经过的舞台。二手艺术交易的角色只是业务,艺术市场交易越来越像是建立在给艺术家与商家、藏家之间的俱乐部,能成名聚焦的服务平台才有话语权。君不见近年来媒体与群众,早已乐此不疲地期待着每一次拍卖的惊爆,媒体版面得以填充,网群话题得以延续。
只是,在这新闻寿命越来越短的时代,几乎两天之后,“一亿元成交”的热度已经被取代,这当然跟艺术家与他的作品无关,因为艺术早已经不是艺术市场的重点。关于一件作品好与不好的评价,留待学术界以及对他有兴趣的人、或者对他质疑的人去辩论,瞬间聚出高流量就已经完成各方的目的了,是参与艺术拍卖最重要的动力,因为流量看似已成价格的风向标。只是成名越来越短暂,当代艺术的评价与流量是对等的吗?当艺术品味被流量所导时,人们拥抱艺术的原因是什么?这时代艺术成名靠的是流量管理、制造事件、团队运作、整合营销,艺术市场的核心与作品无关。kaws小至几百块的周边商品、大至一亿多的绘画,如何从低到高、从西方到东方、从商场到世界各城市可以造成打卡处立上塑像, kaws与幕后团队算是已经精密操作的成功团队;地毯式的铺陈造就一次爆发式的高价成交,在短短几年之内,这绝对是团队的努力,与艺术无关。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作品之外,艺术营销已经早早跨界了。只是,15分钟的成名之后,下一次如何延续、引起众人的关注力,还需要使出什么方法?这些年来,在达明赫斯与拍卖公司合作专拍之后,班克斯在拍卖现场撕碎作品之后,和刷爆苹果音乐榜歌手提着新款旅行箱成了这奢侈品牌代言之后,他们将如何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