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专栏 > 正文

养老机构与老人收容所-凯发k8国际真人娱乐

日期:2015-05-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将老年人从社会中抽出,其荒谬性并不因这种命运人人不免而减弱。
刘洪波
 
  5月25日夜晚,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导致38人死亡。这一重大惨剧,足可作为防火安全警钟长鸣的最新例证,但应该引起的思考绝不能止于此处。
  发生火灾的老年康复中心,有床位200张,年检结果合格,法定代表人曾被评为道德模范。不出事故,它完全是养老事业的一个样板。但现在出了事故,我也不准备说它就特别恶劣。老人在这里住的是铁皮板房,安全保障肯定也确实大有问题,但这家民办养老机构的主持人被评为道德模范,定然比类似机构更好,甚至它可能是当地民办养老机构的独苗,而社会投入养老产业是个鼓励方向,因陋就简先办起来,可能也符合政策。
  我们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本身却不仅成了社会问题,而且成了人生问题。从社会问题来说,老年人的增加带来了社会活力、养老负担、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压力。从人生问题来说,“老年”已经成为负面意义的人生阶段,步入老年意味着人生意义的降低,这是前所未有的。今日讨论养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对待的,而被“养”的老人的人生意义未被认识,也就是说,人们看到的只是老年社会的危机,而没有注视过老年人生的危机。
  传统上,在中国,步入老年,意味着人生进入收获期,德高望重,而且在子孙满堂和儿孙绕膝中体验到幸福,这赋予人生晚境以一种“大成”的意义。现在,情况变化了,子孙满堂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儿孙绕膝已因社会节奏的加快而可能性降低;人生幸福已从儿孙链条中剥离,由生死一场的个人来定义,老年就成了接近终点的悲凉阶段,而且新的人生观共识是对老年进行贬义化的,老年人因创造价值或为社会作贡献的可有性降低而不再获得赞誉。无论从社会共识还是从个人体认来看,老年都失去了幸福的依据。
  老年人体弱,容易多病,这是客观事实,但更重要的是,“老年”本身已经被视为一种疾病。人生的阶段,童年代表成长,青年代表未来,中年意味着忙碌的付出和相应的回报,老年则意味着退场和成为负担。谁能成为人生幸福的体验者呢?几乎没有,人们或在为报酬而做艰苦的准备,或在为获得报酬而辛劳因而无暇体验收获的幸福,而到了老年,人们就被抛进“无用”者的行列。
  今天,我们讲到养老机构,头脑中出现的其实是一个“老年人收容所”。那里将老年人收集起来,被收进养老机构的人是同类项,都在预备人生终点。人们顶多关心那里吃喝怎样、医护如何、是否虐待老人、有没有电视或者高级一点有没有网络,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养老机构是一个社会吗,老年人在那里能够“社会化”吗,老年人集中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人际问题、心理问题?这就不在一般考虑之中了。
  养老机构的第一指标是“床位数”。这个概念,跟人们说到医院或旅店时是一样的。这就是说,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那里并不是家,而是医院或者旅店。人们不是该住在家里的吗,为什么人到老年反而失去了住在家里的资格呢?大家都认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是一个方向,大家的共识是人老了,就应该住进养老院,不该在儿女面前添麻烦,儿女们很忙很辛苦,出钱送老人进养老院就够了。在这种共识下,老年问题顺利地变成一个经济问题。由此,老年这个人生的夕阳阶段就顺利地架起了作为朝阳的养老产业。
  老龄社会不可逆转地到来,老年是什么,老年人是什么,原应得到深入认识,但现实是认识更加浅表化了。将老年人从社会中抽出,将老年从人生意义中抽出,视老年类似垃圾时间,将老年人集中收容于养老院,就成为让其他人更有效率地工作和生活的社会保证机制,而且具有商业开发价值。这就是价值规律在人生上给出的答案,其荒谬性并不因这种命运人人不免而减弱。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